本小沒技術(shù)
“烤地瓜,簡單,本也小,看看就會,再說,那時也沒有別的事情干。”
隸屬濱州鄒平的石樊魯村,由三個自然村組成,人口兩三千,像一個小鎮(zhèn)。這個村離鄒平縣城只有幾公里遠,三面環(huán)山。若是你秋天來這里,一定會被此處的景色吸引。尤其是漫山遍野的柿子樹,未采摘的果子掛在樹梢,非常惹人喜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石樊魯村的土地也多集中在山邊。這些或大或小的地塊隨著山勢起伏,從高處望下去,像極了南方的梯田。“不過,我們這里可沒有南方那么多水,過去種地只能靠天。”村民石澤文笑呵呵地回憶著過去,由于石樊魯村多山地,這里的村民祖祖輩輩種地瓜。“你別說,地瓜產(chǎn)量高,過去困難的時候,我們村里也沒餓著。”提起地瓜,石樊魯村的村民都會生出特別的感情。至于石樊魯村為何跟地瓜爐結(jié)緣,還多虧了村中的一老一少。“我們村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烤地瓜,最早開始賣烤地瓜的那個小伙今年都已經(jīng)60多歲了。”在他們兩人的帶動下,石澤文和其他村民也買來了烤爐,制作了木板車,開始了全村的烤地瓜生意。“烤地瓜,簡單,本也小,看看就會,再說,那時也沒有別的事情干。”石澤文說,他最早烤地瓜的時候,生地瓜才幾分錢一斤,而烤地瓜則五毛一斤。這么高的利潤,也是石樊魯村村民走南闖北烤地瓜的動力。
那個時候,不僅交通不便,也沒有便捷的通訊手段。為了相互照顧,村民多三四個人組團到一個城市。“人生地不熟的,不組織幾個人一塊,萬一出了事也沒有人跟家里報信。”石澤文拉著木板車走出山村時已經(jīng)40多歲,這一去就是五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