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濟南時報報道,霧霾的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污染來自多個方面,只不過是“首要污染源”貢獻更大而已,只盯著“首要污染源”,未必能明顯改觀現狀,反容易忽視綜合治理。而多城市聯動等措施、“提頭來見”的豪邁等豪言壯語,或許都比不上執行效率來得實在。假如像前段時間沈陽市迎來持續空前的嚴重污染時,建筑工地卻頂著一級預警停工禁令繼續施工、環保局官網癱瘓近2小時、環保局工作人員對啟動一級響應竟不知情……如此應對,找到霧霾“元兇”又能如何?

  不妨來看看外國的經驗,洛杉磯曾經是美國的“霧都”。但如今,這個以陽光明媚著稱的西海岸城市已經實現了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重現藍天。不妨回顧一下洛杉磯的行動。上世紀40-50年代初:規范露天垃圾燃燒、禁止后院焚燒、減少工廠煙霧排放、削減煉油廠二氧化硫的排放等;50年代以后:建立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減緩重污染企業的發展;禁止露天焚燒垃圾等;60-70年代:重點是機動車、加油站油氣回收、催化轉化裝置、機動車強制排放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