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兄難弟 霧霾愛“串門”

  同呼吸,共命運。區域連片污染特征已經明顯。生存在同一片天空下,治理大氣污染需各施拳腳,卻遠不是“各自為戰”能夠解決的。

  濟南PM2.5有20%-32%為外地輸送。本地污染源中燃煤占比最高,為27%,其次是揚塵占24%,工業生產占18%,機動車占15%,其他包括餐飲、汽車修理、畜禽養殖、建筑涂裝等占16%。

  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工作人員介紹,環境空氣中PM2.5來源,區域傳輸占二到三成。由于空氣的流通性,當前濟南市霧霾不可避免的受到京津冀影響。作為一個區域性問題,省會經濟圈中七個城市共同形成“呼吸共同體”。“比如刮東北風,濟南的空氣質量要受到濱州、淄博影響;在西北風影響下,就和德州、聊城方向的環境情況息息相關;刮南風,就受到萊蕪、泰安影響,但受到泰山山脈天然阻隔,一般來自南方向的影響相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