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僅是農業銀行,像建設銀行這樣主要經營領域不在農村的銀行,也開始深耕農村這片“藍海”。依托“農業龍頭企業+農戶”的模式,山東高唐縣吳莊村村民吳慶勇等許多秸稈收儲戶得到了建設銀行30萬元以上的貸款。
“農戶收儲秸稈需要大量資金,而公司不可能為他們全部提供資金支持,通過公司為農戶提供貸款擔保,獲得建行貸款支持,農戶和公司得到雙贏。”以秸稈為原料的山東泉林紙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姚霞說。
除了傳統金融機構不斷創新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外,近年來,山東“草根金融”的快速發展更是為“三農”提供了更多最直接、最基礎的金融服務。
2013年8月,山東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拉開了金融改革的序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民間資本管理機構、民間融資登記服務機構等諸多“草根金融”快速發展,成為支持“三農”的生力軍。
據山東省金融工作辦公室數據,山東村鎮銀行數量已由2012年底的64家,發展到去年9月末的117家,數量居全國首位;至去年9月末,山東全省共有小額貸款公司421家,去年以來累計發放貸款717.5億元。
特別是作為全國唯一新型農村合作金融改革試點省份,山東去年大力開展農村互助金融,成為農村金融發展的又一亮點。據山東省金融辦數據,截至2015年11月末,山東全省已有4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取得信用互助業務試點資格,參與社員(包括法人社員)7282人, 累計發生互助業務419筆,互助金額1311.9萬元。
據山東省金融辦副主任初明鋒介紹,截至去年6月末,山東全省人民幣涉農、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分別為21852.5億元和11092.4億元,連續多年實現了貸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的“兩個不低于”的目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