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廣播電視臺1月6日訊(山東臺記者 李偉)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下發,明確“十三五”期間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成品油價格將完全實現市場化。意見一出,即引發市場反應。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指出,到2017年,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基本放開,政府定價范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在加快推進能源價格市場化方面,國家將擇機放開成品油價格,此意見一出,立即引起股市反應。

  中信建投證券高級投資顧問宗歧說:“前幾天股市一直是跌的,整個石油版塊也是下跌,今天整個石油版塊是上漲的,漲了1.87點,最高國際全業、恒信、國際石化都漲了四五個點,上海石化漲了3.61,中石化漲了2.32,我覺得下一步放開之后,這些具有地方資源優勢的民企,流通盤比較小的,像泰安石油、上海石化這些機會可能會更大一些。”

  成品油價格結構從政府控制到跟國際接軌再到最終往完全市場化方向走,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石油企業和整個石油行業的發展。

  中國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李雷鳴認為,成品油價格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經過十多年的改革和籌備,成品油定價市場化的主體要素已經具備:“成品油的市場化改革不是現在才確定的,事實上從成品油改革之初,這個市場化大的方向是早就確定的,咱們國家從原來的計劃定價到變成窗口區的浮動,是一步步走向市場化的,現在給了民營企業更大的自主權,市場競爭的主體經過十幾年的改革,已經具備了,現在缺的就是臨門一腳。”

  山東地煉企業份額占到全國七成以上,但記者采訪的多個地煉企業都不發聲,等待政策落地。

  中國石油山東銷售公司業務運作中心副主任趙佐永表示,雖然政策尚不明朗,市場走向依然可以期待:“區域性的一些試點還是全部放開,影響肯定是不一樣的,假設是一個區域試點的話,肯定會受更多限制,以前一個省一個定價,國家整體的價格政策或者周邊省份的價格政策肯定會產生影響,現在價格政策雖然有一個國家指導,但是競爭是比較充分的,以后放開政策完全落地之后會更加充分,客戶的選擇余地會更多一些。”

  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