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是否“上妝”,商販口徑不一

  采訪中趙女士表示,早市上各家商販售賣的橘子其實都差不多,“隨便哪家水果攤,感覺顏色都偏紅,表皮都非常 光滑。”趙女士說道,“染沒染在菜花上一蹭應該就能看出來。”

  15日早上7時許,記者來到寧安路早市,發現至少有5家商販正在售賣橘子,價格從5元一斤到7元一斤不等,不少逛 早市的市民正在選購。“平常家里小孫女挺喜歡吃的,一次能吃五六 個。”家住福嶺小區的王女士剛剛買了兩斤橘子, “挑選的時候就選那種相對硬一些的橘子,通常水分保持的比較好。”

  不過,對于橘子是否打蠟的疑問,王女士稱自己平時并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記者注意到,攤位上的橘子表皮大都 非常光滑,沒有任何粗糙的感覺。“這些橘子產地在廣東,是從城陽 那邊進的貨。”其中一家商販表示。而另一家商販 則給出了另一個說法,“橘子是從即墨那邊進的,比他們的便宜一塊錢。”

  在與商販的交流過程中,一位商販坦言,這些橘子只是表面涂了一層蠟,目的是為了延長橘子的保質期,使水果看上去更加新鮮誘人,但這種蠟不會對人體產生毒害作用。不過,另外 一家商販則對此明確否認,“橘子表皮本來就很光 滑,沒有必要打蠟。”還有商販對此并不知情,“我們都是成箱成箱從外面進的,進來的時候就這樣,有沒有打蠟我們也不知道。”

  為了進一步驗證市民的說法,記者選購了3份橘子分別浸泡在清水中,5分鐘后取出橘子發現,其中1份浸泡過的水明顯變成了淡粉紅色,另兩份沒有太明顯變化。記者隨后又用紙巾分別擦拭這幾份橘子,同樣發現那一份橘子擦拭過后紙巾上留下明顯是的紅色

  打蠟不稀奇,上色橘子需慎吃

  橘子掉色究竟是何原因?是否會影響食用安全呢?

  中國海洋大學食品與工程學院江曉路教授告訴記者,橘子表皮掉色很明顯就是上色了,因為橘子本身雖然也能擠出橙色物質,但這種顏色需要外力擠壓,且擠出的顏色為脂溶性物質不溶于水,簡單的浸泡或者擦拭肯定不會泡出來。江教授表示,她自己在選購橘子的時候也發現了這種掉色的情況。

  江教授介紹,包括橘子在內的很多水果在上市銷售前都會進行打蠟處理,這并不稀奇。但有些果農、商販為了讓水果更加艷麗,使用了帶有顏色的劣質蠟或者在蠟中添加少量色素上色。

  江教授說,水果打蠟工藝最早從國外引進,使用的蠟是食品蠟,從動植物膠中提取,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也允許給鮮水果表面打蠟,但必須使用規定的添加劑,適量添加。 按照我國標準規定,常用的食用蠟包括嗎啉脂肪酸鹽(又名果蠟)、巴西棕櫚蠟等,都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合理使用并不會對人體有害處。

  那么,為什么要給水果打蠟呢?江教授表示,蠟可在水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不僅可以保護水果外皮、提高光澤度,還可以防止水分蒸發,保留水果鮮香。另外,打蠟后病菌也不容易 侵入,可以防腐防蟲。除了橘子,橙子、蘋果、梨等也有可能被打蠟。

  據介紹,目前水果果皮上的蠟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水果生長過程中表皮自身分泌的一層果蠟。這種果蠟是一種酯類成分,可以防止外界微生物、農藥等入侵果肉,對人體無害。二是人 工添加的食用蠟,起到保質、保鮮、上光、防止水分蒸發等作用,這種蠟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對人體沒有害處。三是人為添加的非食用蠟,也是消費者需要擔心的工業蠟,一些不法小販使用 工業蠟給水果打蠟,其中所含的汞、鉛可能通過果皮滲透進果肉,給人體帶來危害。

  對于染色問題,江教授表示,按照相關規定,初級農產品是不允許上色的。不過同打蠟一樣,一些上色的色素是屬于食品添加劑范疇之內的,比如莧菜紅、胭脂紅、櫻桃紅、日落黃等等。但如果果農、商販使用了非法添加物染色,比如蘇丹紅等染料,自然是不安全的,如果過量食用會對身體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