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理念”引領發展,山東標準高潛力大空間足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國家“十三五”規劃首次集中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在蘇魯粵浙四省規劃中得到充分體現。
蘇魯粵浙,四省相同點是都是沿海省份、都是經濟大省,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都是區域經濟的第一方陣,不同點則包括國內地理區位不同、境外周邊環境不同、省內資源稟賦不同、省外輻射腹地不同、人口構成及風俗文化不同等。有鑒于此,四省貫徹五大理念,宏觀概貌看似雷同,微觀剖析卻是一場求同存異、精彩紛呈的擂臺賽。
——在創新理念上,僅從四省省委關于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看,江蘇2.6萬字119次提及創新,廣東、浙江、山東均約2萬字,提及創新的次數分別為101次、86次和73次。
江蘇“底子厚調門高”,區域創新能力連續7年位居全國首位,提出“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致力于產業創新,與北京、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錯位發展,體現了江蘇在國家創新戰略大框架下的分工和特色。
廣東把創新擺在全省發展的核心位置,正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切換,務要“創新立省、創新興省”。浙江把創新驅動列為首位戰略,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其側重發展“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

山東從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壯大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智慧山東建設、積極構建發展新體制6個方面進行部署,對創新領域既有工作進行延續和提升,體現了山東創新工作的一致性和延續性。
——在協調理念上,蘇魯粵浙四省都存在區域協調、城鄉協調、海陸統籌的問題和難題。其中,極為相似、較為突出的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蘇南、魯東、珠三角、浙東,處于各省發展的龍頭位置;山東的魯西地區、廣東的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江蘇的蘇北地區、浙江的內陸腹地,發展明顯相對滯后,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城市GDP差距超過3:1。
四省因地制宜,制定全省經濟發展總體布局,以促進區域經濟平衡協調發展。
江蘇全面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發展一體化等重大國家戰略,著力推動蘇南提升、蘇中崛起、蘇北振興,將全省三大區域發展與全國區域發展總體布局緊密結合,在更高平臺上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浙江將按照全省一張圖一盤棋要求,編制省域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塑造以海洋經濟區、四大都市區、生態功能區為基本架構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廣東將鞏固提升珠三角城市群核心競爭力,積極推進“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經濟圈一體化建設,加強珠三角地區與粵東西北地區雙向交流與合作,帶動環珠三角的市融入珠三角發展。
山東“兩區一圈一帶”區域發展規劃覆蓋全省,東部提升、中部崛起、西部跨越,同時積極推進黃河經濟帶建設,主動對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發展戰略,由原來僅靠東部帶動的“火車經濟”轉向全域帶動的“動車經濟”,逐步增強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平衡性。
——在綠色理念上,四省都劃定了各自的生態紅線、制定了環保戰略,落腳點最終都在“美麗”二字,相應提出建設美麗浙江、美麗廣東、美麗山東、美麗江蘇。四省都提到生態補償制度上,浙江明確要探索建立以水環境質量為基礎的生態補償制度,山東則要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建立地區間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在開放理念上,四省在外貿轉型升級等傳統科目之外各有亮點。
廣東的規劃視野開闊,手筆宏大,最看重的是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目標是全面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形成廣東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優勢。
江蘇在規劃中強調,依托“一帶一路”交匯點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東方起始區域的獨特區位,打造“一帶一路”建設輻射帶動力強的重要開放門戶,順應江蘇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更加主動融入國家全方位對外開放總布局。
浙江互聯網產業基礎較好,浙籍僑商遍布海外,立足這兩大特色優勢,浙江一是提出發展企業對企業跨境電商,打造“網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二是提出發揮浙籍僑商作用,加快境外經貿合作區全球布局,推動優勢產能在境外集群發展。
山東因為地緣優勢,規劃打造中日韓深度合作戰略高地、環渤海地區開放發展重要門戶,提出加快中韓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和產業園建設,積極探索、先行先試,為中日韓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和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申建積累經驗、奠定基礎。
——在共享理念上,四省通過鼓勵就業創業、社保兜底、優化分配等做了統籌安排。當然,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離不開貧困人口的精準脫貧。浙江不把貧困帶入“十三五”,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貧困現象2015年底已全面消除,今后確保“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高于居民收入平均增長”。江蘇扶貧標準高于全國,脫貧步伐快于全國,全省4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2015年已經全部脫貧,今后重點是解決相對貧困問題。廣東打響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標志,全省179萬貧困人口將在2018年全部脫貧。山東在“十二五”脫貧580萬人基礎上,仍有300萬貧困人口,同樣要于2018年比國家提前2年實現全部脫貧,目前已逐級立下軍令狀,層層壓實了脫貧攻堅責任。
在“五大理念”引領的發展框架下,“十三五”今后五年的美好藍圖已然繪就,對標同處第一方陣的蘇粵浙,山東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為目標定位,規劃的標準高,趕超的潛力大,發展的空間足,以“提升發展標桿、提升工作標準、提升精神境界”帶來的動力為支撐,山東在“十三五”康莊大道上戮力前行的步伐更加鏗鏘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