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記者 楊學瑩 報道

  剛剛結束的省“兩會”上,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為200萬進城農民工和140萬城中村、城邊村原有居民辦理城鎮戶口,落實同等公共服務。1月31日在濟南召開的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各市政府向省政府簽訂了《人口市民化目標任務承諾書》。會上提出,除濟南、青島外其他設區市、縣城要全部放開,推行城中村、城邊村改造、集體資產改制、村改居和社會保障均等化,解決其“半市民化”問題。

  威海市的市民化目標任務是,“十三五”期間,共實現40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14.2萬城中村和城邊村居民完全市民化。2016年,實現8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5.8萬城中村和城邊村居民完全市民化。

  “原來威海的規劃是‘十三五’期間,實現30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現在調整為40萬人,任務更重了。我們準備和山大威海校區合作啟動一個課題,走進市區農民工、企業打工群體、小城鎮、城郊村農民中間調研,了解他們的進城落戶意愿、市民化目前面臨的困難和障礙等問題,再對癥施策?!蓖J凶〗ň指本珠L呂仁靜告訴記者。

  如何推進三個“市民化”?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透露,對外來務工人員,濟南、青島要進一步降低落戶門檻,其他設區市、縣城要全部放開,對未落戶農業轉移人口實施居住證制度。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社會保障水平,使其與城鎮職工享受同等待遇。建立人口市民化“三掛鉤”機制(即財政轉移支付、投資基金安排、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調動地方加快農業人口轉移的積極性。

  對城中村和城邊村居民,要推進其“完全市民化”,省住建工作會議提出,將編制實施全省城中村改造計劃,摸清城中村底數、分布及人口結構,明確目標任務,完善配套政策,實施“三改一化”(城中村和城邊村改造、集體資產改制、村改居和社會保障均等化),解決其“半市民化”問題。

  對農村居民,我省將深入推進就地就近城鎮化。實施《農村新型社區和新農村發展規劃》,完善配套設施,強化產業支撐,擴大人口規模,對符合條件的社區實行“村改居”。完善連接鎮村間的道路、公園等基礎設施,把非農經濟和就業超過70%的村莊、人口納入城鎮管理。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王玉志透露,年后我省將選擇部分縣(市、區)進行蹲點調研,了解到底哪些因素制約農民進城落戶,農民進城需要什么,如何讓他們想進城、愿意進城、進得來、留得下、過得好。這項調研已經列入了省委的重大調研課題。另外,今年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會同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省委改革辦和有關部門,對城鎮化統計、人口市民化等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