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山東有哪些大動作值得期待?全省人民將過上怎樣的美好生活?近日,省政府正式印發《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對這些問題作出解答。

  根據綱要,今后五年,山東將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左右,2020年跨入“9萬億俱樂部”,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5%,人均預期壽命79歲左右,總人口達到10250萬人。

  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

  “十二五”期間,全省加快創新步伐,全省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1.72%上升到2015年的2.23%,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由0.4件大幅增加到4.9件。但目前,全省仍存在科研成果轉化和激勵機制不完善,高端人才不能滿足轉型發展需要等深層次問題。

  根據綱要,“十三五”期間我省將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努力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今后五年,全省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要達到2.6%,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4件,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5年的55.1%上升到60.5%。

  今后五年,我省將爭取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空間海洋、量子技術、納米科技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基礎研究成果,在核心電子器件、系統軟件等領域攻克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在智能制造、先進材料、信息安全、節能減排降碳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我省將下放省屬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限,將科技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提高到不低于70%不高于95%。

  力爭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

  基礎設施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切實利益,

  今后五年,我省將堅持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方向,突出智能化、網絡化、現代化、建設技術先進、功能完善、便捷高效、安全堅固的綜合支撐體系,力爭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

  “十三五”期間,我省將規劃建設(改擴建)高速公路2030公里,其中新開工建設高速公路1350公里,包括魚臺至菏澤高速、濟南至泰安高速、濟南繞城高速二環線東環(唐王立交至埠村)段、濟南繞城高速二環線西環等高速。加強城市交通體系建設,加快以軌道交通為主體的城市快速通道建設,推進濟南、青島地鐵和輕軌建設,啟動煙臺、濰坊、淄博、臨沂、濟寧、威海、日照等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

  當前,農村依然是基礎設施建設的薄弱點。今后五年,我省將以保障農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為目標,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推動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向農村輻射延伸。五年內,全省村莊道路硬化將逐步由“村村通”到“戶戶通”,主要道路及公共場所設置路燈,主次道路設置排水溝渠。到2020年,全省完成1.22萬個行政村的環境綜合整治任務。

  濟青城區人口年增6萬到8萬人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根據綱要,我省將加快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步伐,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穩步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實現由速度型向質量型、規模城鎮化向人口城鎮化轉變。到2020年,全省常住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分別達到65%和55%以上。

  我省將以外來務工人員市民化、城中村和城邊村原有居民市民化、農村就地轉移就業人口市民化為重點,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其中,濟南、青島等市城區年均增長6萬到8萬人;淄博、煙臺、濰坊、臨沂等市城區年均增長3萬到4萬人;其他設區城市和經濟強縣(市)城區年均增長1萬到2萬人;一般縣(市)城區年均增長0.5萬人以上;小城鎮和農村新型社區重點吸納就地轉移人口。

  為扎實推進人的城鎮化,我省將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統籌推進戶籍、財稅、區劃等制度改革,健全就業、教育、文化、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體系,構建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全面推行居住證制度,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村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

  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制對口招生

  今后五年,我省將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推進教育公平,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發展。

  下一步,我省將推進校長職級制改革,全面取消中小學校長行政級別。擴大中小學辦學自主權,完善監督考核制度。健全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實施第三方評價制度。推進“縣管校聘”改革,促進城鄉教師交流,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縮小城鄉、區域、校際教育差距。今后五年,全省將規劃建設中小學2963所,徹底解決大班額問題。到2020年,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以上,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保持在99%以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8%,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5%。

  “十三五”期間,我省將進一步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制度,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制對口招生。改革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方式,探索多次考試、等級表達、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機制,積極推進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等級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為依據的招生錄取模式。實施高等教育分類考試招生制度,推進夏季高考錄取方式改革,建立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