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盤點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濟南元素”

  3月5日上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一出爐,立刻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闖過這個關口”、“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簡除煩苛,禁察非法”、“實事一件也不能少”、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這些亮點、關鍵詞凸顯了2016年中國改革發展的方向。深讀政府工作報告,對照濟南前行的軌跡,會發現不少“濟南元素”與報告遙相呼應。

  推進結構性改革

  [報告內容]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

  [濟南舉措]以“去”為先、“來”“補”并重,使供給側實現新躍升:主動減量,做好“去”的文章。對該化解的過剩產能要堅決化解,對該消化的庫存要及時消化,對該減的存量要主動減下來,倒逼產業轉型升級;主動加量,做好“來”的文章,我市將把發展智能制造和“互聯網+”作為濟南工業彎道超越的引擎和重大機遇,并推出《中國制造2025》濟南實施方案。提質增效,做好“補”的文章,著眼于工業經濟、對外開放、縣域經濟,民營經濟等短板。

  發展動能接續轉換

  [報告內容]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

  [濟南舉措]成立了重大產業發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出臺實施電子商務、旅游業、服務業、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支持措施,著力培育新產業新動力,經濟質量和效益有了新提升。以智能制造、“互聯網+”為引領,突出優勢產業、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融合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力爭用三年時間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0家、服務業企業200家以上,打造“濟南設計”、“濟南智造”、“濟南服務”品牌。

  “互聯網+”的乘數效應

  [報告內容]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富裕起來。

  [濟南舉措]去年各類科技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達到50余家,孵化面積10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400余家,扶持打造21家“泉城眾創空間”。今年又提出,要完善“創業培訓+創業預孵化+初創孵化+創業園區”模式,加強社會組織服務(孵化)平臺建設。將把發展“互聯網+”作為濟南工業彎道超越的重要引擎,扶持發展互聯網經濟,開展產業創新、公共服務等17項專項行動,實施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示范工程,開展大數據增值性、公益性開發和創新應用。據悉,《濟南市“互聯網+”行動計劃(審議稿)》已經上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有望于近期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