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治霾,兩件關乎老百姓大事的熱點問題,濟南將如何破題解決?4日,全國人大代表、濟南市市長楊魯豫接受本報記者獨家采訪時回應,爭取到2022年前,濟鋼將搬遷至對鋼廠來說運輸成本較低的沿海城市。

  濟鋼搬遷到沿海可降低生產成本

  “不是濟南怕污染逼著濟鋼走。”說起濟鋼的搬遷,全國人大代表、濟南市市長楊魯豫坦言,濟鋼的搬遷不僅僅歸結為影響空氣質量,更是企業轉型升級、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現在的搬遷是二者正好契合在了一起。”楊魯豫說,濟鋼將要搬遷到運輸成本較低的沿海城市,具體是哪個城市,將由省里來定。

  楊魯豫分析了濟鋼目前面臨的困難,濟鋼生產所需要的礦石從國外進口,產品也需要出口,這種“大進大出”模式的運輸成本很高。“現在濟鋼離港口比較遠,到了港口還得轉成汽車或者火車運輸,這種高成本的壓力下,企業處于虧損。”

  “濟鋼現在最致命的問題就是成本。”楊魯豫一針見血指出問題的核心,這是企業自身發展和市場倒逼機制的必然結果,濟鋼需要搬到運輸成本較低的沿海城市,同時借著搬遷進行轉型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更適應市場,浴火重生。

  “我們真舍不得濟鋼搬走。”楊魯豫感慨,這么大的企業搬遷后濟南少了很多稅收和GDP。“如果有辦法,我們可以把濟鋼搬到濟陽、商河、平陰,這樣也能為濟南貢獻GDP,濟南人也更能接受。但這樣還是無法解決成本的根本難題。”楊魯豫說,降成本和去產能都很重要,成本解決不了,搬到哪里還是會虧損。

  “濟鋼搬到一個新的城市后,不是為了污染這個地方,這個城市會受益的。”楊魯豫說,在去產能的要求下,濟鋼到了一個新的城市,用最先進的技術和裝備,生產最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而且通過升級改造降低污染,新建肯定是超低排放。“濟鋼搬遷,好的專家團隊、技術團隊、管理團隊都是現成的,這是很大的財富,可以把管用的、好用的、能用的,都帶走。”

  濟鋼搬遷,職工如何安置?楊魯豫說,這是給濟南留下的很大的難題,職工要走一部分,但是不會走很多;濟鋼還有非鋼產業,也會分流一部分,但是肯定有相當一部分要重新安置。“我們會出臺相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把職工的問題解決好。”

  濟鋼具體何時搬遷?楊魯豫說,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做好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工作的通知》有關要求,爭取在2022年前完成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