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賺錢養家,母親照顧全家”
統計數據顯示,69.5%的家長希望母親成為嬰幼兒的主要教養人。王美芳教授分析,這可能是因為母親能夠敏銳察覺并能及時滿足嬰幼兒需求,并且母親一般較為溫柔、細心。但也有23.5%的家長希望父親也能夠承擔嬰幼兒主要教養人的職責。“調查結果顯示,父親很少參與到嬰幼兒帶養之中。”
“父親教養可以缺失的觀念仍舊存在。”王美芳教授表示,“父親賺錢養家,母親照顧全家”這一傳統的家庭角色觀念已深入人心,44.4%的家長也完全同意“為了讓父親忙自己的事情,母親和祖輩可以包辦孩子全部生活照料”。
研究發現,母親與嬰幼兒互動交流時間遠遠高于父親。52.2%的母親每天陪孩子玩耍4小時以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只有9.8%的父親能夠做到。
王美芳認為,父親對嬰幼兒教養影響亦是至關重要的,并且是母親無法替代的。如父親能給予孩子競爭性的社會意識,在幫助孩子解決權威、道德品質發展、自我控制、自信心和成就感等方面的問題時,父親是非常重要的榜樣。
近七成家長認為不用和孩子講道理
研究發現,家長重視“陪伴”對嬰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影響,87.1%的家長完全同意“經常陪孩子玩耍,會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這一結果表明,“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這一教育理念盛行。
但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家長“重養輕教”的現象仍然存在。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43.9%家長完全同意“0-3歲孩子太小,只要吃好喝好就行,沒必要教育”這一觀念,67.7%的家長完全贊同“0-3歲孩子太小,聽不懂道理,不用和他們講道理”這一觀念。
對此,王美芳分析,以上這兩種錯誤的教育觀念,追本溯源可能是家長對教育概念認識上存在誤區,如家長可能將教育等同于學校教育,將幼兒園作為孩子教育的始發站,忽略了家庭教育的影響。然而,已有研究表明,從嬰幼兒出生起,他們就有學習能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身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早期教育對孩子未來一生的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齊魯壹點記者 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