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風險把官微運營外包
雖然民眾看著形式多樣、語言生動的政務公開信息很過癮,但是對于官微運營者來說,看似接地氣的表達方式,卻是他們深思熟慮之后的結果。
張萌(化名)是省直機關的微博微信運營者,每次發布語言生動的消息,或配上有意思的圖片和文字,他都要先跟負責宣傳的領導溝通,得到肯定以后,才敢發出來,有時候一條信息,要跟領導磋商很久才發布。
“因為大家都習慣了比較官方的發布,我們不確定用比較生動的方式發布,會不會帶來風險,生怕一句話說得不到位,就會導致民眾的誤讀。”張萌說。經記者采訪了解,有的政府部門為了避免接地氣的方式引起不必要的風險,將官方微博、微信的運營工作外包,發布的信息由政府提供,外包企業或個人用圖片或視頻的方式,來達到拉近民眾距離的效果。有的政府部門甚至大量轉發“心靈雞湯”或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信息。對此,政務公開評估工作組表示,在考核中,會自動忽略與本職工作無關的內容。
1月2 8日,人民日報發布“2015年省份政務微博競爭力排行榜”,對31個省市自治區的政務微博進行綜合評估,山東以81 。 50的競爭力指數位居全國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