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書包背在誰身上?4月12日、13日,記者分別在上下學時分蹲守濟南四所學校門口觀察,結果顯示:家長陪孩子上、下學時,380個書包,301個由家長背,僅79個為孩子背。為何書包大都背在家長身上?記者了解到,這不僅源于書包本身重,更折射出家長對孩子保姆式的關注。
“兩個胳膊一伸,書包就換人了”



(調查問卷)
12日下午3點30分,記者來到濟南市歷下區A學校門口蹲守。盡管學生還沒走出校園,但門口已經聚攏了不少的家長。10分鐘后,學生們排著隊陸續走出學校。
記者看到,一名男生剛走出學校沒幾步,身上的書包便迅速被媽媽一把接了過來,背在了自己身上。除了被小飯桌等托管機構接走、和同學結伴而行,其余的學生基本上被父母或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接走。
十幾分鐘的時間,記者共統計了46名被家長接走的學生,其中41個書包由家長自然地接到了自己的身上,僅有5個書包依然背在學生的背上。這些替孩子背書包的家長多以爺爺奶奶輩為主。
13日上午上學時分,記者兵分兩路來到另外兩所小學門口。在歷下區B小學門口,半小時時間,共統計了137名由家長陪著上學的學生,其中105個書包由家長背著,僅有32個書包是由孩子自己背著。
在另外一所C小學門口,86名學生的書包背在家長身上,而只有11名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自己背著書包上學。
當日下午放學時分,記者又來到D小學門口觀察,發現除了坐校車的學生外,在100位接孩子的家長中,約有69位家長幫孩子背書包,其中24位為年輕父母,45位為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大部分學生為低年級,高年級學生則自己背書包的居多。
“學生走出校門,看到家長過來,兩個胳膊一伸開,書包就換人了。”某學校老師表示,這種現象已經司空見慣。記者觀察到,甚至有一位奶奶走路一瘸一拐,手里已經拿著兩個包,還幫孩子背著書包。
“書包到底由誰來背,這個問題我也觀察過,基本上一半一半吧。”山師附小三年級2班班主任王瑛介紹,的確有些家長對孩子比較寵溺,放了學就立馬把書包接過來。
除了書包重,更源于家長的保姆式關注
為何家長接送上下學的學生中,書包大都背在了家長身上,尤其是這些家長里不少是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
“書包沉。”濟南燕山學校小學部一年級1班班主任久藝甜表示,書包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中低年級學生的書包都是背著,而到了高年級,很多都換成了拉桿式的書包。
書包里都裝的什么?她以一年級學生為例介紹,語文、數學兩門主科教材和作業本,再加上每天至少兩門副科的教材和作業本,還有水彩筆和鉛筆盒,另外包括水壺。
王瑛介紹,除了常規的課本,現在孩子課余活動很多,書包里也裝了很多材料、課外書。比如,游泳課、手工課的裝備,有的還有一些樂器。
小學生書包有多重?對此,記者隨機采訪了10位小學生家長。說起重量,有7位家長表示,課外書多,孩子的書包至少10多斤,甚至有學生書包超過20斤。“孩子書包太沉了,大人手提著都累。”有家長向記者抱怨,孩子幸好不需要走著去上學,否則真的背不動書包。從一樓到六樓,我背著都吃力,別說孩子走著去上學了。書包內每天內容不同,但總得有十幾斤重。
“書包本身也很重,以前的都是布料的,現在材質好,更美觀,也加厚了。”久藝甜說,再加上學生不善于整理,東西一股腦地塞進去,導致書包進一步加重。
書包重的理由,燕山學校三年級3班班主任楊曉晨也贊同,“到了三年級,還多了英語課本和作業本,還有一些課外書籍。“有時候看著學生背著書包,都成了小羅鍋腰了,家長考慮孩子的身體生長發育,不舍得。爺爺奶奶更是不讓,甚至連小水壺都不讓孩子拿。”
濟南市東方雙語實驗學校教科室主任孫光明則認為,書包重家長幫著拎拎是可以的,但執勤時他經常發現:上學時,一到家長止步線,學生都迫不及待地從家長身上搶過書包背在自己身上,這說明孩子是愿意背的。“孩子本身有能力做好,家長總是代替孩子去做,這也折射出來很多家庭教育的觀念是一種保姆式的,導致孩子沒法獨立和進一步成長。”
孩子要獨立,家長應學會放手
上下學路上的書包,學生到底愿不愿意背?為此,記者分別在燕山學校小學部和山師附小選取了一個三年級的班級為樣本,86名學生參與此次問卷調查。86名學生中,84人認為書包應該自己背。
“其實,很多情況下是家長主動接過來書包,孩子們反而想盡量自己背著。”王瑛認為,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對孩子生活仍然是包辦式的教育。針對書包誰來背,我們專門開過家長會,家長大多是抱著舍不得的心態。書包該由誰來背,是一件小事,卻也是培養孩子吃苦耐勞和自主能力的大事。想讓孩子獨立,家長應先學會放手。
“孩子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做,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整理書包、背書包、戴小黃帽和紅領巾開始。”班主任楊曉晨表示。
“不少家長更多的關注了孩子物質方面的成長,而忽略了精神品格的培養。”孫光明主任建議,孩子基本的自理自強能力需要培養,但家長的代替無疑正在剝奪這種權力,而且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孩子形成依賴的心理,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孫光明認為,現在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長在吃喝拉撒睡等物質方面的關注,而更缺乏家長對其心靈成長的關注。“書包大多背在家長身上這種現象我也注意很久了,也在思考到底為什么會這樣,它折射出來不少的教育問題。”
“其實書包不在于輕重,反映的是一種長不大的教育。現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抗挫折能力和自立自強能力。”孫光明表示,家庭教育是根,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配合,家校合作,才能有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品格,有助于學生自身的成長。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飛 周國芳 實習生 韓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