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德州4月21日訊 記者從德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2016年一季度全市環境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一季度,德州市“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持續增加,共計32天,同比增加7天,同比改善28%。獲得山東省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資金408萬元,居全省第3位。
近日,山東省2016年一季度空氣質量生態補償結果出爐。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修改山東省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的通知》和各設區市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數據,省級及時兌付生態補償資金3385萬元,其中淄博、濱州、德州等15市第一季度空氣質量同比改善,共獲得省級補償資金3937萬元。獲得省級補償資金的15市中,德州受獎額度在全省排第三位,達到408萬元。
德州“氣質”的提升源于全市上下的努力。今年年初,德州以市政府名義印發《2016年環境保護工作要點》,將2016年定為環保攻堅年,全面部署環境保護工作,落實縣市區和有關部門責任。今年2月份,大氣污染防治首次以工作報告的形式列入德州兩會重要日程,成為人代會通過的首個關于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決議。與此同時,按照“壓煤、抑塵、控車、除味、增綠”的技術路線,科學施策、標準兼治,全面打響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此外,一季度,全市南運河、漳衛新河、馬頰河、德惠新河、徒駭河五條主要河流水質全部優于地表水V類標準,平均水質COD、氨氮濃度分別為25.4毫克/升、0.87毫克/升,分別同比改善16.2%、54.1%。
在環境治理方面,全市秉承“零容忍”的監管執法理念,始終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1月份派6個督導組分赴13個縣市區開展巡查督導,公布了第一批241項低空污染源治理清單。大力推進聯合執法。全市公安、環保部門聯合出動執法人員650人次,開展執法檢查428次,對300余處村落、廢棄廠房進行檢查,共查處“土小”企業193家,摸排涉危廢企業84家,發現問題并查處22家。偵辦污染環境刑事案件25起,抓獲36人,刑拘49人,逮捕5人,起訴14人,辦理行政案件8起,治安拘留9人。
為了提高環境空氣預報預警水平,德州著力抓好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和預報預警平臺建設,開展顆粒物源解析和源清單調查,強化基礎研究。在重點區域、重點園區、重點鄉鎮優化布點,新建1個超級站、3個交通站、3個農村站、8個鄉鎮站、8個重點區域站、60個網格化站以及8個重點園區站共91個空氣自動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