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拍攝的位置就是女孩墜下的地方。齊魯壹點 記者 戚云雷 攝記者拍攝的位置就是女孩墜下的地方。齊魯壹點 記者 戚云雷 攝

  4月21日下午6點,濟南凱旋新城東區發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事情,一名14歲的初二女孩放學后從所住單元樓18層樓道窗戶處墜下,經搶救無效身亡。據了解,女孩為獨生女,學習成績很好。不到四個月時間,濟南已發生6起中小學生墜樓事件。

  放學后沒進家門

  從自家單元18樓跳下

  22日上午9點,記者來到事發小區單元樓下,現場已經看不到血跡了。據居民李先生稱,事發時他剛好在樓下打電話。“我一抬頭,就看到一個人從樓上掉下來,‘嘭’的一聲巨響摔在地上。”他趕緊跑過去看,發現一名身穿校服女學生仰面躺在地上。

  120急救車聞訊后很快趕到現場。李先生稱,女孩剛開始還有呼吸,但后來檢測心臟儀器的線就沒有任何起伏了。據居民王女士介紹,女孩家住2樓,事發時她媽媽正在家里做飯,聽到外面的動靜后跑出來看,驚訝地發現女兒躺在樓前的水泥地面上。知情居民透露,后來民警在18樓的樓梯間發現窗戶有被攀爬和推拉過的痕跡,而且女孩的書包、水壺等也都在樓梯間,由此確定女孩是從18樓跳下的。

  至于墜樓原因,多位居民表示可能與被其母親批評有關。

  悲劇一再發生,多與學習有關

  近期,濟南發生多起中小學生墜樓事件。根據媒體的公開報道,記者梳理發現,除這起事件外,今年1月以來,濟南還有5起中小學生跳樓或墜樓事件。

  1月6日,天橋區天橋東街4號樓,一名初二女孩從5樓家中陽臺跳樓,疑與考試成績不理想被父親訓斥有關。7日,章丘明水小學,一名小學生從學校教學樓上墜下。12日,歷下區西蔣峪和苑小區,一名八歲小女孩從8樓家中跳樓身亡,疑因學習不好被批評而一時想不開。

  4月5日,工業北路萬象新天小區,一8歲男孩被發現墜亡在樓下。據了解,男孩跳樓疑因與玩手機被父母批評有關。11日,歷城區上海花園,一名12歲身穿校服的小女孩從7樓墜樓。

  根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對2013年全國中小學生自殺原因調查的結果,小學五六年級和初一、初二的學生自殺比例最高,就自殺原因方面,75%的與學習壓力相關,成績下滑和被家長批評也成學生自殺重要因素。

  網友同情又心痛,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悲劇再演,同情的同時,也有市民反思原因所在。在本報官方APP齊魯壹點上,不少網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網友認為是家長教育方式和教育體制的問題導致了悲劇的發生。也有不少網友認為這并不全是家長的錯,是孩子太任性了。“現在的孩子心理素質教育太缺失。”壹粉030709認為。有不少網友對此表示贊同,認為現在的孩子都是溫室里的花朵,缺少必要的挫折教育。

  不管是誰的責任或是誰的錯,網友們的主流態度還是一致的,那就是心痛,畢竟孩子還那么小。“辛辛苦苦養這么大容易嗎。”壹粉034838留言。 

  學會批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美好的生命因并不是太重的挫折或打擊一再隕落,這到底是因為什么?我們又能做點什么?

  齊魯晚報家長學校心理導師、青少年抗挫力訓練導師泰祺表示,一方面,社會各界對孩子的關注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現在社會節奏日漸加快,孩子們面臨著更多的選擇,可是孩子心理的構建成長并未相應跟上。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從平時的親子溝通和孩子的應急情緒處理兩方面進行努力。

  泰祺分析,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愛的方式不同。很多家長“愛之深責之切”,當擔心孩子時,往往是指責孩子的行為,雖然初衷是想保護孩子,但是孩子感受不到愛。孩子感受不到愛時,親子溝通就會不暢,“你再說孩子可能也不聽”。親子溝通的環境和時機也非常重要,最好在雙方都舒服的環境下進行溝通。父母和孩子溝通時,應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擔心、感受,也給孩子表達的機會,不要指責孩子的行為。父母說孩子聽不是真正的溝通,雙方交流才行。父母應首先著眼于解決問題這個目標,而不是針對孩子已經做過的事、犯過的錯,進行指責。

  當受到指責或者自己有了挫敗感、處于極端情緒的影響之下時,孩子的自我評價也隨之降低。這時如果沒有家人、朋友或者強大的內在力量等資源支持,孩子可能就會做出極端之事。一發現孩子情緒行為不對勁時,我們應及時疏導。孩子遇到了解不開的難題時,可以求助于家人、朋友、老師、心理學專業人士等等,孩子越早行動尋求幫助,就會越早走出誤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戚云雷 殷亞楠 實習生 劉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