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防范意識差遇險驚慌失措
小孩遇到溺水事件,總是驚慌失措,而且不敢跟大人說,往往就這樣錯失了救人的時機。
◎提醒假期老師鞭長莫及家庭監管缺失
“在校期間,老師還能盯著孩子,可一放假,老師真的是鞭長莫及。”一小學老師說,暑假期間,家長是學生的第一監護人,必須主動承擔起更多的責任,與學校、社會一同合力,保障學生安全。
◎三招編織安全大網
招數1 讓孩子暑期有好去處
有老師認為,有效防范溺水事故,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要讓孩子暑期有好去處。教育部門也表示:“必須教育學生在無成年人的陪同下不得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同學結伴游泳,不到無安全保障的水域(如河涌、水庫、山塘、湖泊和建筑工地上廢棄水池)游泳和抓魚摸蝦等。同時,要鼓勵有條件的家長盡可能在假期幫助其小孩到有資質的泳池學會游泳,增強學生自救自護的能力。”
不過,一些家長反映適合學生活動的場所較少,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在暑假期間,多舉辦一些有益的社區活動。更有家長建議:“應該引導組織更多針對外來工子女等群體的公益夏令營,社會公共體育場館應該更多向學生開放。”
招數2 遠離各大野泳“黑點”
在無監護人管時,學生要做到安全“6個不”:不得私自下水游泳;不得到設置有“禁止下水(游泳)”標志的水域游泳;不隨便到野外水域游玩;不要去河道挖沙坑地帶、水庫主干渠、不熟悉水域以及深水、冷水區污染水域游泳;不要在危險地段推拉玩鬧、清洗衣物、打撈物品等;不要在惡劣氣候條件下游泳。
招數3 增強救護意識
溺水自救方法包括要憋住氣,用手捏著鼻子,避免嗆水;及時甩掉鞋子,扔掉口袋里的重物;不會游泳,要邊拍水邊呼救;順著水流,邊漂邊游不要徑直游向對岸方向,要稍偏;如有人相救,自己要盡量放松,不可緊緊抱住搶救者。
在救溺水者上岸時,救人要快,但入水不可冒失,要避免因水淺使自己受傷;看清溺水人的位置,潛水,從后面接近用反蛙泳將對方拖至岸上,控水;可將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拋給溺水者,再將其拖至岸邊;若沒有救護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護。接近溺水者時要轉動他的髖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運,否則會危害到施救人員的安全。拖運時通常采用側泳或仰泳拖運法。
最后特提醒的是,少年兒童見看見伙伴或有他人溺水,要在岸上呼救、報警、拋長桿相救或尋求路人幫助,不可獨自下水救人,把事件及時通知大人。(原文來源: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