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環線沿線經過緯十二路、臥龍路、旅游路、CBD南北中軸線、花園路、歷山路、標山南路、黃崗路,均為地下線。

  B,R3線、環線、M1線、M3線4條線路都穿過CBD片區。

  C,R3線將北延至遙墻機場,CBD區域內設奧體中心西、禮耕路、龍奧、丁家莊站。東邊設置唐冶和唐冶南站。

  D,M1線串聯了濟南西站、濟南新東站,對重要交通樞紐的人流客流做了有效的分流。

  E,M2線向北跨過黃河,黃河以北設置了黃河北、鵲山、老屯三個站點。

  R線、M線為啥要這樣規劃?線路為啥經過他家,不過我家呢?有了快線和普線,為啥還要規劃環線?目前的線網結構對于交通和城市格局的發展,有啥帶動作用?……帶著廣大市民關注的熱點問題,近日,記者做了深入了解。

  環線覆蓋四個方向,與放射支線都有相交

  業內有關負責人說,此次建設規劃分為快線(R線)和普線(M線)兩個功能層次,完整覆蓋“一城兩區”,增加居民出行的可達性和便捷性。快線包括R1、R2、R3共3條線,支撐帶型城市空間骨架;普線包括M1~M4、環線,形成覆蓋中心城的骨干網。

  跟R、M線不同,環線的規劃讓不少人感到眼前一亮。線路途經天橋區、市中區、歷下區,沿線經過緯十二路、臥龍路、旅游路、CBD南北中軸線、花園路、歷山路、標山南路、黃崗路,長度36.5公里,均為地下線,共設站29座,其中換乘車站11座。

  有關負責人說,環線的建設會與其他的放射支線都有相交,更利于換乘。11個換乘站覆蓋了濟南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線路,更好地方便周邊的市民來中心城區。“通過環線的設計,周邊的人來中心城區時,都是環繞著外圍走,不用一窩蜂地擠到中心城來,這也緩解了中心城區的擁堵。”該負責人說,中心城區還有古城區的風貌帶,這樣環繞著外圍走,也是為了對古城的保護。

  與此同時,環線串聯西部商埠區、南部居住區、中央商務區、洪樓片區、北湖新區等主要客流集散點,也極大解決沿線交通問題。

   M3線站點最多,M1線沿CBD中軸運行

  為了支持濟南中央商務區的建設,R3線、環線、M1線、M3線4條線路都穿過CBD片區。該負責人說,M1線原工業南路段向南移,改成沿CBD中軸運行。原來的站點是在CBD的北側,為更好地支持帶動CBD的建設,此次在CBD范圍內設茂嶺山路站、華陽路站、綢帶公園站與禮耕路站,這樣的帶動和輻射能力將會隨之加強。其中,綢帶公園站與禮耕路站為換乘站,分別與環線、R3線交會。

  M3線為站點最多的一條,共設站32座。M3線途經CBD的站點為燕山立交橋西、漿水泉路、洪山路、歷下廣場和奧體中心西、奧體中心東站,其中,歷下廣場與奧體西路站為換乘站,分別與環線、R3線交會。

  該負責人說,R3線將北延至遙墻機場,CBD區域內設奧體中心西、禮耕路、龍奧、丁家莊站,其中,禮耕路與奧體中心站為換乘站,分別與M1線、M3線交會。

  總長36.5公里的環線,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城區站點,該路線在CBD范圍內設工業南、綢帶公園、歷下廣場、牧牛山公園站,其中,綢帶公園與歷下廣場站為換乘站,分別與M1、M3線交會。

  M線撐起交通主干網,統籌東西城區發展

  “M線的走向和站點設置,考慮了濟南城市格局的發展。”該負責人說,M1、M2、M3線撐起十字發展軸,統籌了東西城區的發展,極大緩解了交通壓力。

  M3線是一條東西向骨干線,支撐了主城區重要的東西發展軸。起點為小高莊站,終點董家鎮站,經槐蔭區、市中區、歷下區和歷城區。沿途經過青島路、順安路、經十路、唐冶中路;長度為43.2公里。在這一輪的軌交線路當中,M3線為站點最多的一條,共設站32座。

  “濟南是東西狹長的帶狀布局,東西向的交通壓力是非常大的,M3線的設置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這個難題。”該負責人說,M3線東側唐冶南站、唐冶站兩個站點的設置,對唐冶新區的發展也是極大的帶動,未來這個片區的居住人口將達到比較大的規模,交通出行尤其是跟中心城區的聯系尤其重要。

  此外,M1線呈“L”型,也是是沿城市最重要的東西向發展軸而規劃的。M1線途經經一路、明湖西路、大明湖路、山大南路、CBD中軸線、禮耕路、鳳凰路、濟南新東站前街,新增長度約29.9公里,全部為地下線,設站24座,其中包括9座換乘站。

  “M1線串聯了濟南西站、濟南新東站,對重要交通樞紐的人流客流做了有效的分流。”該負責人說,此外,M1線還途經濟南的老城區、CBD核心區等,也是對交通壓力的緩解。

  除了橫貫東西城區的線路外,M2線為南北骨干線,支撐了主城區內重要的南北發展軸。起點南康站,終點老屯站,經市中區、天橋區。沿途經過S103省道、英雄山路、緯二路、濟洛路、G309。長度約26.6公里,全部為地下線。

  “M2線南部段,是大型居住社區聚集的地方,站點的設置極大方便了這些人群的出行。”該負責人說,M2線向北跨過黃河,黃河以北設置了黃河北、鵲山、老屯三個站點,這也是濟南北跨發展重要的推動。與此同時,濟南向北“攜河發展”正在申報建設黃河新區,軌道交通的建設,對于新區的發展也有積極的帶動。

  禁止注漿工藝,避免影響地下水質

  泉水保護是濟南的軌道交通建設中至關重要的因素。為了做好保泉,M3的敷設方式做了調整。M3線起點小高莊站,終點董家鎮站,經槐蔭區、市中區、歷下區和歷城區;沿途經過青島路、順安路、經十路、唐冶中路,原規劃為全部地下線。環評介入之后,經過專家的論證,認為將八一立交橋至山大路之間的路段改為地上線,對泉水影響更小,因此做了改變。

  該負責人說,在濟南的軌道交通修建過程中,如何避免對泉水造成影響是頭等大事。為了防止對泉水產生影響,環評也給出了解決方案。其中,工程建設過程中,盡量采取不降水的措施進行施工。工程建設中,避免因工程建設對基巖結構造成破壞,盡量采取盾構施工。在趵突泉泉域保護區,避免采取爆破的方式施工,減小對基巖結構的破壞,盡量不影響原始徑流、排泄方式。在白泉泉域保護區,采用非高壓注漿工法,避免破壞原有徑流、排泄方式,而對泉水造成影響。

  在距離泉水較近的路段,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還有可能對泉水水質造成影響。對此,環評建議采用環保材料,禁止采用注漿工藝,避免影響地下水水質。  

   R1線北延非遺園,重點支持片區發展

  R2線本輪新增項目為西延段,起點王府莊站,終點閆千戶站,經槐蔭區。沿途經劉長山路延長線、臘山北路、張莊路,長度約9.7公里,均為地下線。

  R2線閆千戶站(含閆千戶站)以東段線路為第一輪建設規劃項目,在本輪中將與M1線拆解,并進行調整。調整項目走向:起點閆千戶站,終點彭家莊站,經槐蔭區、天橋區、歷城區。規劃實現后,R2線一期全線長36.5公里,設站17座。R2線一期串聯臘山片區、濟南站及東部新城,是緩解濟南東西向交通壓力、支撐帶狀城市空間拓展的軌道交通骨干線路。

  R1線起點演馬莊西站,終點非遺園站,經槐蔭區,全長2.6公里,均為地下線。R1線連接了濟南西站,是重點支持非遺園地區的發展建設、提升片區可達性的必要條件。

  R3線北延將至遙墻機場站,主要沿機場路敷設。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喻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