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替課產業鏈是功利教育下的畸形校園生態
“無論大學生說出的理由有多合理,找人替課本身就是一種不誠信行為,但我也不認為大學生花錢找人替課只是大學生自身的問題,實際上也折射出當前高等教育的一些問題。”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知名教育學者熊丙奇說。
熊丙奇認為,中國的大學缺乏辦學自主權,包括課程設置自主權。有的課程大學不愿開設,卻不得不按統一規定開設,再加上教師對課堂缺乏投入,自然 而然課堂質量也就不高,缺乏吸引力。他認為,替課形成產業鏈是功利教育下的畸形校園生態,要消除這些現象,必須向功利教育開刀。一方面,學校要完善課程設 計,提高課堂質量和吸引力;另一方面,目前很多高校將科研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指標,很多教師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中,上課成了“副業”,學校應該適當調 整對教師的評價體系或者出臺相應激勵措施,讓教師回歸課堂;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誠信教育。
山東師范大學王倩教授對于大學生替課現象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她同樣認為,大學生替課是一種不誠實的做法,和考試作弊其實是一種性質,是違背道 德的。而對于如何去治理這種現象,王倩認為,一方面作為教育者,要增加課堂吸引力,根據時代的發展來充實進一些新的東西,用內容吸引學生而不是靠點名留住 學生,點名畢竟不是一個治本的做法;另一方面,學生自身也應該認識到課程設置的深層意義,不能因為有些課程內容趣味性差就不去上,像哲學等課程對一個人的 一生都是有很大幫助的。也有一部分學生不來上課而選擇去圖書館自己學習,對此王倩認為,在大學階段,系統的學習更為重要,課程系統性更強,而自學則是碎片 化的,學生還應以課堂學習為主。
來源: 濟南日報 作者: 朱士娟 馬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