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堅持,收獲鄰里和諧、民風淳樸

  像南太合村這樣辦喜事只隨五角份子錢的村子,如今已很難見到。但據村里紅白理事會成員路榮發介紹,1980年以前,周邊村子隨份子都是幾角錢。臨淄區紀委副書記徐東明回憶起1990年代的結婚情境時也說,當時區里隨份子也只要幾塊錢,宴請親友都是家宴,很少有上酒店里大操大辦的。只是后來,隨著個別人開了頭,在攀比心理的帶動下,風氣才逐漸變壞了。

  想想以前辦喜事大多只根據心意隨禮錢,甚至只是贈送一些生活用品,當地一些黨員干部很是感慨。他們覺得,過去對份子錢誰也不講究,錢雖少但情誼重;而現如今,很多地方隨禮的金額越來越高,一些人甚至將收禮金當作一種斂財手段,把錢看得比感情還重,這已經背離了份子錢的初衷。

  談及此,李洪海很是自豪地表示:“咱村5角份子錢雖少,但牽扯不到太多利益。大家之間的感情不但沒因此減少,反而更純粹了。所謂‘禮輕情意重’,對隨禮的人來說,不會有任何負擔,卻能表個心意;對辦喜事的人家來說,鄰里鄉親來給自己賀喜、幫忙,也感到高興。”李洪海說,就憑這一點,哪怕“十里八村沒有哪個像咱村這樣辦喜事賠本的”,“5角份子錢”的規矩也值得堅持下去。

  隨份子錢是大家生活中的常事,卻是彼此間感情的黏合劑。“正是因為‘5角份子錢’這個規矩好,大家才會堅持這么長時間。”村民李洪民表示,大家感情深了,村里風氣也好了,不僅日子過得舒心,干啥事勁都能往一處使。

  臨淄區民政局黨委委員徐文亮告訴記者,這些年南太合村大姓之間很少起爭斗、鬧糾紛,村里從未有過欺負外來戶的情況。“村里現在有十五六個姓,姓楊的只有一戶。搬到村里二十幾年了,沒有人因為他家人少而冷落他們。他家有什么需要幫忙的事情,村里人都會伸出援手,和對待本家一個樣。”

  初到南太合村,筆直的水泥路、整潔的房舍、安靜的村莊,讓記者印象深刻。離開時,全村人對五角份子錢的30年堅守,還有那背后透露出的鄰里和睦、民風淳樸,則讓記者對這片土地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