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宿舍里正在玩游戲、看視頻的學生。(受訪者供圖)大學宿舍里正在玩游戲、看視頻的學生。(受訪者供圖)

  4月25日中午到28日中午,齊魯晚報《齊魯學堂》周刊聯合山東交通學院的17名學生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斷網實驗”。斷網期間學生的狀態是怎樣的?突然斷網有沒有不適應?對于“斷網”,他們又有哪些體驗呢?

  斷網結束后,17名學生每人提交了一份斷網心得。同時,在此次實驗中,齊魯晚報記者對山東交通學院的17名參與同學進行了跟蹤采訪。

  斷網第一天最難熬

  4月25日是斷網的第一天,對于參與斷網的17名同學來說,是最難熬的一天。他們中的6名同學表示:不習慣沒有網絡的生活。“兜里有手機不能上網,感到坐立不安,手機反復拿出來又放進去,心情特別浮躁。”

  斷網實驗的第二天,對網絡的渴望和依賴開始降低,不少人開始嘗試著去做其他有意義的事來彌補斷網帶來的空虛和不安。

  “我嘗試著早睡早起,讓自己去讀一本青春小說,認真地寫一百個字,安靜地坐在角落里,十分鐘什么也不想。”崔宇彤在斷網心得中寫道。

  “沒斷網的時候晚上會熬夜追劇、玩游戲,斷網之后感覺長夜漫漫,無心睡眠,斷網之前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機,現在醒得特別早,醒來就直接起床了。”斷網甚至調整了學生們的作息時間,“神清氣爽,有益于身體健康”。

  對于班長王賀偉來說,斷網給他添加了些許麻煩。現在,學校和學院老師下發通知,都是通過網絡來跟王賀偉聯系,因為斷網,王賀偉無法收發信息。

  通知不能及時下達會耽誤好多事,于是王賀偉只能通過其他同學獲取口頭消息,再利用發短信的形式把信息傳遞給班里的同學。“一開始覺得太麻煩了,有的通知其他班里都實施完了我還不知道呢。”王賀偉有些無奈。

   頻受周邊同學“騷擾”

  三天時間,如何保證徹底“斷網”?除了自我約束,在斷網期間,17名參與實驗的同學互相監督,互相鼓勵。但是,在斷網過程中,周邊的誘惑讓參與斷網實驗的同學心里直癢癢。

  “同學不能玩手機哦,小心我告發你!”“來,發紅包啦,快搶!”“過來看看這個視頻,堅持不下來就別堅持啦!”斷網實驗在山東交通學院汽車工程學院的同學中間傳播開來,參與實驗的同學頻頻被“騷擾”,苦不堪言。

  “我知道他們也是鬧著玩,但是他們的‘騷擾’讓我有了無形的壓力。”姚忠興內心堅定,心里默默給自己加油,一定要完成斷網挑戰。

  姚忠興坦言,斷網期間特別想和同學們談話、交流,可是宿舍里的人都在打游戲或者上網看視頻,沒時間搭理他。“在宿舍里,同學們有玩游戲或者看視頻的,有時候頂不住誘惑,忍不住湊上去看兩眼。”姚忠興說,后來自己反省,實在覺得無聊的時候,不知不覺拿起了在圖書館借的書。

  在斷網的三天里,作為活動的監督者,山東交通學院教師楊尚陽身體力行,與同學們在宿舍里同住三天。“我跟參加斷網實驗的李松、王賀偉住在一個宿舍,親眼見證了孩子們斷網三天的改變。”楊尚陽說,有一天他沒有疊被子就去上課了,是班長王賀偉把他的被子疊好,“按時起床、睡覺,打掃衛生,有利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網絡雖美好,當心被“網住”

  沒有網絡,班長王賀偉無法用最簡便的方式給班級同學下發通知,家在吉林的王妍無法搶購緊俏的“五一”返鄉火車票,而曹顏芳更是無法獲取實驗課所需的數據資料……

  網絡已經成為小伙伴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楊尚陽老師先前所說,“開啟斷網實驗的目的,不是完全脫離網絡,而是把時間用在有意義的地方。”

  參與斷網實驗的曹顏芳在斷網心得中寫道:即使對手機沒有那么強的依賴,但手機和網絡還是占用了大量空閑時間。沒有網的日子,我們有了思想上的束縛,行為上的約束,時刻提醒自己必須遵守規則,找事情去做。有時候,我們關注的點因為過于豐富,從而導致無法汲取真正有意義的信息。

  “網絡的發達使我們的衣食住行更加便利,但也帶來很多誘惑,就像人們去吸食鴉片一樣,讓人們上癮,不可自拔。”楊尚陽說,過度使用網絡讓人產生依賴性。

  參與斷網實驗的學生們達成了一種共識:網絡是美好的,但不是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我們可以不離開網絡,但是應該適度、理性地去對待它,避免被網“網住”。

   斷網者說

  網絡只是讓生活變好的工具

  山東交通學院 2014級 姚忠興

  4月25日晚,同學都知道了我參加斷網活動,有人對我開玩笑說,同學不能玩手機哦,小心我告發你。雖然知道這是鬧著玩,但還是給了我無形的壓力。第二天,我就開始發毛,感覺對網絡有些許的渴望,我的決心有點動搖了。

  三天時間,免不了間接或者直接地接觸網絡,班里有事情需要發通知,宿舍里同學有玩游戲,忍不住會湊上前看兩眼,制作PPT上網查詢資料……相對于完全斷網,我沒有完成這三天的考驗。

  網絡有時候占用了我太多的時間,包括睡覺及課余時間。所以我們要合理地運用手機和網絡,它只是豐富我們生活的一個工具,不是主導我們生活的武器。

  我想起一個企業家曾說過,不要抱怨別人比你成功,因為當你正在玩手機追電視劇的時候,看看那些成功者或者企業家都在干什么。

  三天活動對我的啟發是:要對未來負責,少接觸虛擬事物,多點時間提高自己。

   斷網是自己和自己的較量

  山東交通學院 2014級 王賀偉

  這是一場自己和自己的較量,一場意志力的比拼。我無論做什么都喜歡拿著手機,有時候為了追劇或看電子書,時常十二點以后才睡,甚至更晚。但是斷網的三天,我每天晚上不到十一點就早早睡下。當然,早睡的好處就是早醒,清晨醒來做一天的計劃,過得有節奏感。

  斷網的三天,剛開始非常難受,時常拿出手機,尤其還有身邊的人誘惑你玩,心里會一直發癢。有時候甚至想,為什么要參與這個活動,為什么要懲罰自己?

  但慢慢堅持下來,就會發現這個活動的意義所在。沒有了網絡,朋友之間的交流是面對面的;沒有了網絡,去圖書館次數多了,汲取更多養料。

  網絡就類似鴉片,適量可以治病救人,過度就容易產生依賴性。這幾天,我在每個宿舍都能看到玩游戲的,作為大學生,我們是八九點鐘的太陽,為什么成了這樣?每次看到操場上有年長者鍛煉身體,我都會想,如果比較網絡的使用,我們可能會強很多,但說起身體素質,我們可能更差吧!他們把時間用在了健康上,而我們呢,卻是在虛度年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許亞薇 實習生 韓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