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他清過的艙,效率提高七八倍

  在前港礦石卸船作業中,一條20萬噸的大礦船,卸船機抓斗只能抓取艙口中央區域的礦石,整條船大約會剩余七八萬噸礦石。這時就需要用裝載機推扒至中央區域,靠人力用鐵锨、掃把清理。

  剛開始清艙作業時,郭凱由于經驗少、膽子小,往往在艙壁、艙角都留下厚厚的一層貨。每次看到負責清艙的師傅們用鐵锨一锨一锨地清理,累得滿頭大汗,他就覺得格外內疚。

  為了練好技術,他每天操作方向、油門、擋位上萬次,練到手、膀紅腫,眼睛、脖子酸痛?!吧习嗑毑煌?,下班回到家就拿著筷子不停地比劃,那陣子簡直著魔了。”郭凱的妻子趙國花說。不到半年時間,郭凱的技術就有了質的提升,凡是他清過的艙,可以減少人工清艙量上千噸,相當于30名職工一天的工作量,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七八倍。

  2007年9月,山東省港航系統舉行全系統裝載機比賽,入港才兩年的郭凱被選中了。他作為最年輕的農民工選手,以優異成績獲得全省一等獎。

  “工匠”十年磨一劍,每年節約兩千萬

  200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郭凱在電視上看到了青島港招工的消息。他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來到了青島港。從一個農民工成長為設備操作師,郭凱用了十年的時間,在他身上體現了工匠精神,一種對所有事情都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

  在20萬礦系統3號堆場,郭凱駕駛著201號裝載機進行加斯巴粗貨種的市提裝車作業。此車需要裝貨40噸,只見他裝入4斗礦石,經過車輛GPS電子秤的測量結果顯示:四斗貨39.982噸,裝車誤差在20公斤以內,誤差率達到兩千分之一以內。僅用時3分半鐘,裝車質量圓滿達標,驚人的操作技術讓客戶豎起了大拇指。

  開動裝載機、抓取鐵礦石、平行高舉起抓斗、把鐵礦石倒入車廂,這四個看似簡單的步驟,郭凱卻探索出來一套節油法,被命名為“郭凱節油法”。“因為油表上沒有準確的數字,為了測得更準確一些,加了燃油計量器。”郭凱說,將每一個環節標準化之后,嚴格控制好每一次抓取的方向和重量,不但工作的效率越來越高,還降低了油耗。

  2014年5月,郭凱節油法在集團推廣后,大大節省了燃油費,一個車組一年就可以節約28萬元,整個集團一年節約的燃油費多達2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