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第二十六個全國助殘日,今年助殘日的主題為“關愛孤殘兒童,讓愛灑滿人間”。
據了解,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17497名孤兒,其中散居14204人,集中供養3293人。各類社會福利機構收養的兒童中,超過九成為殘疾兒童。即便每年想要領養孩子的家庭都排起了長隊,但殘疾兒童卻并非他們的目標,只能一直生活在兒童福利院中。而其在福利院接受的康復、教育等,受制于專業人才缺失,效果也難以盡如人意。
日前,記者來到臨沂市兒童福利院,見到了正在康復區進行康復訓練的肢體殘疾兒童小玉(化名)。福利院收養管理科副科長彭艷告訴記者,今年9歲的小玉已經在福利院生活了5年。就在前一天,剛剛通過了美國國際兒童之家涉外收養對口幫扶組織的初步篩選評估。
“小玉殘疾程度較為嚴重,國內很難找到愿意收養的家庭?!迸砥G說,“每年都有很多家庭排隊等著收養,但他們對孩子的情況要求比較高,殘疾程度重、身體情況差的基本沒有家庭愿意要?!?/p>
臨沂市兒童福利院現有兒童353名,其中95%為被遺棄的殘疾孩子,其余為打拐解救的兒童。每年大概只有十多個身體情況較好的殘疾孩子被國內家庭收養。除此之外,涉外收養可以幫助一些殘疾程度較重的孩子找到家,但每年也只能幫助十個左右。濟寧市社會福利中心兒童福利院的情況與此大致相同,現在在院的160余名兒童中99%是不同殘疾程度的棄嬰,每年大約有20個孩子可通過國內收養或涉外收養回歸家庭。
“與普通孩子相比,福利院孤殘兒童的心理問題和社會融入問題更為嚴重?!睗鷮幨猩鐣@行母敝魅涡聋惷犯嬖V記者,他們很自卑,缺乏關愛,缺少親近感,不愿跟人交流也不太會與人相處,遇矛盾不知道如何處理。
為解決這一問題,自2011年起,濟寧市社會福利中心開始與曲阜師范大學合作,學校每周定期派心理學專業學生來為孤殘兒童開展心理幫扶、輔導,取得了不錯效果。辛麗梅還告訴記者,以前福利院接收的孩子都以“福”字為姓,近幾年福利院開始給他們“去標簽”,不再取“福”姓,而是選用送孩子到福利院來的警官的姓,以幫助他們消除心理上的顧慮,更好地融入社會。
治療康復,對殘疾兒童特別是0到6歲的殘疾兒童非常重要。每年國家、省、市都會通過項目方式撥款資助殘疾兒童接受康復治療,但專業康復人才短缺是一大制約。
濟寧市社會福利中心主任侯亞男告訴記者,該中心在編康復師只有三人,勞務派遣人員中具有康復技能的五人,與160余名殘疾兒童康復需求相比缺口較大。
即便是專門從事殘疾人康復的機構,運營發展過程中也面臨專業人員短缺困境。臨沂市殘疾人康復中心主任張曉敏告訴記者,殘疾兒童康復“人工成本”很高,康復中心每年接收約250名孩子進行康復訓練,基本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配備專業人員。“由于工作辛苦、收入不高,愿意從事這項工作的人不多?!睆垥悦粽f。
教育是幫助殘疾兒童走入社會甚至自食其力的關鍵一環。2014年,我省出臺《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提出將不能到校就讀的、在康復機構接受康復治療的、在兒童福利機構集中供養的重度殘疾兒童少年納入學籍管理,為其量身定制教育和康復方案,提供送教上門或遠程教育等服務。
記者采訪了解到,現在,不論是康復機構還是福利院,基本是依靠自身力量進行殘疾兒童教育,自己聘用師資并開展相應教學,偶爾會有一些外部的學校力量或社會力量以志愿支教的方式輔助他們開展教育?!澳軌蛩腿W校就讀的孤殘兒童數量很少,大多數只能在福利院中接受教育。福利院現有教師數量與實際需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辛麗梅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