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還有地理奧賽?”聽到地理奧賽,多數學生會有如此反應。它不同于五大奧賽項目,就算被選入國家隊,仍無緣以保送生身份進入大學。因此,也有人將地理奧賽稱為“沒有功利性”的奧賽學科。

  山東省實驗中學高二小伙劉開元是有名的地理“學神”,獲國家地理奧賽金牌,以全國四強的身份躋身國家隊,成為國家隊中唯一一名山東小伙。

  全國地理奧賽摘金 國家隊唯一山東隊員

  5月2日,劉開元從北京返濟,整整三天,19名全國地理奧賽金牌選手爭奪4個國家隊名額。各種試卷及8小時野外觀察,幾乎耗盡他所有氣力。當他再次走進高二33班教室,全班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歡迎這位地理“大神”。

  “其實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結果。”劉開元笑著說,5月4日,最終結果向社會公示,劉開元獲第三名,而國家隊僅有4個名額。這4名學生今年8月要代表中國隊再一次向國際地理奧賽金牌發起沖擊。而這位17歲的濟南小伙,也成為國家隊唯一一名山東隊員。

  在省實驗中學東校區,說起劉開元,幾乎沒人不認識這位地理“大神”。去年11月,在廣州舉行的全國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上,來自黑龍江、北京、河北、河南、山東、陜西等18個省(市)的81支參賽隊參加。357名高中生經過三輪測試,最終,劉開元以全國第二名的成績捧得全國地理奧賽金牌。

山東省實驗中學劉開元從小就喜歡研究地圖山東省實驗中學劉開元從小就喜歡研究地圖

  地理奧賽有野外考察 仨地點一考8小時

  在多數人印象中,考試就是做卷子、做實驗。“不過,地理奧賽有些與眾不同。”劉開元介紹說,除了紙上作答,野外考察也是參與評價的重要項目之一。

  時間回到5月初的那場國家隊選手選拔附加賽,19名選手在北京的什剎海、城鄉接合部、商業區實地走訪。

  “現場會有老師給每位選手發放俯視坐標圖。”劉開元介紹,這張坐標圖上不會標注任何街區名稱,只是簡單地將考察區域的位置標識出來,他們要做的,就是在規定時間內,通過實地走訪,用最快速度了解游客類型、標注景點、計算往來車輛數字、行人概況,甚至了解附近交通壓力,并對部分區域的設計情況、消費檔次等進行詳盡分析。

  整整8小時,每個區域停留時長不超過1小時。“在這期間,學生不僅要盡快掌握陌生區域的地理方位,而且對該區域的各種建筑、人群以及地理景觀,也要結合地理知識綜合分析。”省實驗中學地理奧賽指導教師元杰介紹,乍一看似乎沒有太大難度,但在實踐中,學生的方位感,對各種知識的實際運用成為考查重點,決非易事。

  兩三歲就迷地圖 一筆勾出中國地圖輪廓

  “孩子還沒上幼兒園就特別喜歡看地圖。”劉開元的父親劉肖波回憶,劉開元兩三歲時,他下班回家,偶爾會看到兒子翻看地圖冊。這孩子自小喜歡看地圖,中國地圖、美國地圖、世界地圖……連大人都不知道,這個不過兩三歲的孩子到底在看些什么。

  后來,劉開元從看地圖變成玩地圖拼圖,有時還會嘗試畫出一個國家的輪廓。“也許是花花綠綠的圖案更能吸引我的注意。”劉開元笑言,直到現在,他還能清晰地記得自己剛上幼兒園那會,就嘗試用一張張圖片拼出中國地圖。

  如今的劉開元始終未能放下手中的地圖,只不過原先的地圖冊變成了如今的百科大全,一遍遍翻看,對各國家的地理常識了如指掌。這位地理“大神”如今能用一筆輕易勾勒出中國地圖的準確輪廓。不僅是中國地圖,勾出各省份的大致輪廓及具體的地理坐標,對劉開元來說同樣輕而易舉。

  一道論述題答案驚呆閱卷老師

  “120分的地理試題,115分是下限,還有兩次滿分。”劉開元回憶,自打初中那會兒,地理試題似乎已經不能滿足他的胃口,比起常規試題,一系列分析性的地理難題反而更能引起他的興趣。

  其實,起初劉開元并未引起老師的注意,直到一次考試。元杰老師回憶,一次地理考試,有道題是闡釋“恒星從開始到消亡的過程”。閱卷結束后,劉開元拿著試卷第一次走進了元杰的辦公室,“老師,您能幫我看看這道題嗎?我想我的答案并沒有錯。”元杰順手拿過試卷,那一刻他驚訝地發現,“劉開元的答案與標準答案截然不同,但是,他所用的闡釋方法不僅沒有任何錯誤,而且已經超出了高中階段地理學習的范疇。”也就是從那時起,地理奧賽教練元杰第一次注意到了這個男孩,“從那時起,他已顯露出自己的地理天賦。”

  不僅僅是文化課考試,這位地理“大神”的方向感與地理方位意識似乎也超出常人。父親劉肖波說,孩子去過國內外很多地方,然而,除旅游外,每一次出國或者每一次外出,父母幾乎都不在身邊。“我們從不擔心孩子會走丟。這孩子基本上看一眼地圖,就能很明確地了解目前所在的方位,甚至能結合看到的地鐵地圖與之做對比,很快分析出從某地到某地,坐什么車,以及具體的出站方向。”劉肖波介紹說。

  地理奧賽雖沒保送資格,但他不為升學只談興趣

  元杰表示,雖然國外地理奧賽從上世紀90年代就已開始,但國內開展地理奧賽只有十幾年時間,從保送資格來講,只有數學、化學、物理、生物以及信息學這五大競賽學科進入國家隊才有機會保送。而能進入國家決非易事,一般來說需要達到該學科的國家奧賽前十名甚至前五名,地理奧賽則不在五大奧賽科目中。也就是說,如果政策未發生變化,那么,雖然劉開元已經進入國家隊,仍無法通過保送進入知名高校。

  “不過,在學習地理奧賽的時候,我從來沒考慮過學成后會為自己的未來帶來什么。”劉開元坦言,作為一名理科生,除了高一系統學習過地理學科外,自高二開始,基本不會涉及系統性的地理知識,“也就是說,要抽出課余時間去整理地理學科的競賽內容。”起初,劉開元自己也沒有自信。“不過,這確實是我的興趣。”這位地理“學神”坦言,因此,比起為了獲得什么去學習,“不如為了自己的興趣放手一搏。”

  記者了解到,不僅是地理奧賽,就連信息學奧賽劉開元同樣有所涉獵,就在去年,劉開元獲得了山東省信息學奧賽銀牌,今年除了參加國家地理奧賽集訓隊外,劉開元還要再戰山東省信息學奧賽。“若不出意外,應該能獲得金牌。”元杰介紹說,“其實不僅是地理,信息、計算機同樣是劉開元平日最大的興趣。”這位地理“學神”曾經在小學六年級就能進行簡單的計算機編程,進入高中后甚至學習了進階內容,因此,如今他已然成為信息與地理奧賽的雙料學霸。

  “其實未來我也許不會從事與地理有關的工作,或學習地理專業,但是我的夢想是將地理與計算機技術進行結合,比如去研究定位技術等。”劉開元說。(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