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二:
濟南的霾到底是啥樣的?
“如果把霾在顯微鏡下放大1000倍,就會看到這樣的圖像。”監測中心站的范國蘭博士打開一張圖片,有的像蟲卵,有的像巖石,有的像鐵銹。
“我們呼吸的霾就是這個樣子的嗎?”不少參觀者驚呼。其實,這幾年濟南的霾還是逐漸減輕的。與2013年相比,2015年PM10濃度下降15.7%,PM2.5下降19.4%,二氧化硫下降44.1%,二氧化氮下降10.2%,一氧化碳下降18.8%。
2013年到2015年,市區良好(空氣質量指數AQI≤100)以上天數分別為90天、96天、141天,逐年增加;重度及嚴重污染天數分別為71天、38天、32天,逐年減少。2015年,PM2.5作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最多,為174天,占47.7%;臭氧作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為93天,占25.5%;PM10作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為90天,占24.7%。
雖然和之前相比,濟南的氣質有所好轉,但是目前的形勢依然嚴峻。2015年濟南城區霾天氣252天,占監測總天數的69.0%。特別是今年1-4月,濟南良好以上天數為40天,良好率僅為33.1%,比上年同期減少10天。
解密三:
何時、何地霾最嚴重?
“什么霧霾最嚴重呢?”“當然是冬天了。”雖然談霾色變,不過說到細節很多人可能就不太清楚了。從每個月的變化情況來看,PM10和PM2.5變化趨勢基本相同,均為采暖期(當年11月至次年3月)濃度高于非采暖期。
從小時變化情況來看,顆粒物濃度總體呈現上午和夜間雙峰態勢。9時左右濃度較高,主要受人為活動的影響;夜間21-次日1時濃度較高,主要受夜間工地施工及渣土運輸影響。
濟南這么大,霾的分布肯定不一樣,哪里的霾最嚴重呢?濟南PM10的分布整體呈現北高南低的趨勢,東北部PM10濃度明顯高于全市其他區域;PM2.5濃度的空間分布與PM10基本相同,但中心城區PM2.5受復合污染影響更加顯著。
在濟南市2015年PM2.5分布圖上,記者驚奇地發現PM2.5濃度最高的地方竟然不是市區!平陰北部、天橋區、歷城區北部和章丘市北部PM2.5濃度均高于濟南市中心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