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印發《山東省“互聯網+”行動計劃(2016-2018年)》(以下簡稱《計劃》),《計劃》顯示到2018年,在“互聯網+”助力下,我省制造業、農業、能源、金融、 民生、物流、商務、交通、環保、政務等領域都將實現巨大提升。其中交通領域全省40%的交通基礎設施實現智能感知覆蓋,政務領域 80%以上的行政許可通過網上辦理,農業領域打造100個規模化農業物聯網和精細農業示范基地。
《計劃》顯示,到2018年,我省“互聯網+”發展環境更加優化: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65%,移動互聯網用戶普及率達到70%,第三代移動通信(3G)以上用戶普及率達到65%。全省城區實現100M光纖接入能力全覆蓋,主要城市的城區公共場所免費無線連接(WIFI)全覆蓋,20戶以上自然村基本實現通光纖寬帶,農村寬帶接入能力超過50M。基本實現重點領域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全覆蓋,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到67,“互聯網+”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
制造業領域,到2018年,建成國家級和省級工業設計中心160個,數字化裝備制造中心100個,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試點企業100家,智能示范車間100個。
農業領域,到2018年,在糧油、果蔬、畜禽、林產品、水產等優勢領域,打造100個規模化農業物聯網和精細農業示范基地,扶持10個規模化農資和農產品電商平臺,建設10個區域性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平臺,形成完善的“互聯網+農業”生態圈。
能源領域,到2018年,全省智能化、扁平化的“能源互聯網”逐步建成,能源生產、運輸和消費環節實現遠程動態調控,能源網絡的開放共享和用電智能化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金融領域,到2018年,培育發展一批有影響力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構建一批互聯網金融創新集聚區,引領創造一批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良性互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民生領域,到2018年,濟南、青島、濰坊、威海等4個城市完成國家信息惠民試點任務,全省基于互聯網的就業、社會保障、醫療、教育、養老、旅游等新模式逐步形成。
物流領域,到2018年,全省物流總額年均遞增7%,物流業增加值年均遞增6.5%,智能物流骨干網節點更加優化,建成國內重要的智能物流樞紐,實現全省17市共同配送全覆蓋,區域間和行業內物流信息實現互聯互通,物流智能化水平和運轉效率明顯提升,物流成本顯著降低。
商務領域,到2018年,建設20個重點行業電子商務創新平臺, 培育電子商務示范企業120家、示范基地50個、示范縣30個。
交通領域,到2018年,全省40%的交通基礎設施實現智能感知覆蓋,在省內6-8個城市開展定制公交、公共自行車等模式試點,2-3個領域的交通大數據實現特色化應用。
環保領域,到2018年,實現對千家醫院醫療廢棄物、1300家省控以上危廢排放企業、600個重點放射源在線監控、實時監管。
政務領域,到2018年,建成全省統一的政府網站技術平臺,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率達到95%以上,80%以上的行政許可通過網上辦理,山東政務服務網實現省市縣三級互聯互通,跨部門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率達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