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13日刊出《沒用過電信卡,名下卻冒出80多張》一文,報道了濟南一市民遭遇的蹊蹺事,給當事人鹿先生和家人帶來了一 些困擾,此事一時引發廣大讀者和網友熱議。14日,電信公司有關人員來到本報,對這一烏龍事件作出詳細解釋,稱是當初“批開誤操作”造成的。而鹿先生對此說法并不認同。
14日,山東電信濟南分公司的有關一行人來到本報,對本報報道的“名下冒出80多張電信卡”一事予以當面回應。商河縣電信營業廳的負責人說,2013年,當時對實名制要求還不十分嚴格,在那種情況下,他們曾經以營業廳名義一次性開辦了一批卡用于銷售。在接到鹿先生家人的投訴后,他們調取了當時的記錄,數據顯示,2014年7月29日17時42分,商河營業廳做過一筆業務,一位林姓營業員用“批開公號”一次過戶了84張卡,用戶就是孟女士。后經查實,當時是孟女士去營業廳辦一張電信卡,由于營業員疏忽,對數據庫的84張卡做了“批處理”。當時操作系統并未察覺這個烏龍,直到過去了近兩年被孟女士家人發現,大家才知道了這一情況。
山東電信濟南分公司客服部負責人說,公司發現這一錯誤后,在今年5月份對當事營業員予以相應處罰,并在內部通報批評,將電腦系統的這一漏洞上報公司。目前,不論是開卡還是過戶,都已沒有這樣的批開權限了。
山東電信濟南分公司綜合部有關負責人說,此事件應該是一件個例,他們會盡快處理好。目前,電信公司貫徹國家手機卡實名制的要求,正在對一些歷史遺留客戶加以清理,對開卡用戶做到了100%實名制,截止到今年6月,手機卡業務整體實名制達到了94%。電信公司將會傾聽用戶和市民的意見和建議,完善管理流程,做好整改和員工培訓,提升服務水平。
對于電信公司的這一解釋,鹿先生并不認同。他說,所謂“在商河辦電信卡”的事實不存在,岳母多年來一直用中國移動的手機號,從未辦理過電信的手機卡,身份證材料從何而來?而據他3月7日在八一營業員廳看到的,這批手機卡不是在同一時間段和同一地點辦理的,肯定不是一個營業員“疏忽”所為,電信公司的解釋難以令人信服。鹿先生認為電信公司應該為此真誠道歉,并確保類似情況不再發生。
“手滑”不能太坑人
“沒用過電信卡,名下卻冒出80多張”一事同時在齊魯晚報網、齊魯壹點和齊魯微信公眾號報道后,引發廣大讀者和網友的熱議,大家紛紛對電信運營商的誠信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讀者王先生說,看到報道后感覺很后怕,也準備去營業廳查查自己名下有沒有其他手機卡。市民劉女士說,現在街頭還有攤點賣手機卡的,這些卡是不是實名?如果不是實名,會不會是冒用別人身份證辦出來的?
在本報客戶端齊魯壹點,截至14日下午,此報道點擊量接近4萬。眾多壹粉網友將營業廳的失誤調侃為“手滑”,大家紛紛跟帖發表評論,“內部人搞鬼,不負責任”、“就這樣的還想實名制,自己干凈嗎”、“操作不規范”、“從來不用電信的卡”、“手滑?滑板車嗎”、“電信一點都不誠信”……
齊魯晚報微信公眾號的報道在短時間內閱讀量就達數千,網友在轉發的同時也關注自己的體驗,紛紛檢視自己“有沒有入過運營商的坑”。
更多讀者和網友認為,電信業務事關千家萬戶,企業應該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嚴把流程,規范服務,確保讓消費者用得放心和舒心。
針對近期通信行業消費投訴增多的現象,本報特別開辟通信專欄,歡迎市民撥打本報熱線電話96706予以監督和投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