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根據數據統計,90%左右的學生安全問題,都發生在假期:溺亡、車禍、被騙……孩子暑期安全成了大家關心的焦點。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據令人痛心,這不應該發生的悲劇,除了帶給那些不幸家庭難以承受的悲痛,也為學生暑期安全敲響了警鐘。今日起,本報推出暑期安全系列專題,希望悲劇不再發生。
據有關部門統計,每年暑假,都是學生溺亡時間的高發期,溺亡甚至成為學生非正常死亡的頭號殺手。據本報記者多方采訪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全省17地市溺亡的孩子至少100人。 本版撰稿記者鄭心茹王新超
孩子溺亡,黃河是“頭號殺手”
今年5月份,濟南市一名14歲初中生在黃河岸邊玩耍,失足落水不幸溺亡,6月份,一名17歲小伙又在黃河戲水時踩空不幸溺水身亡。兩名未成年人的意外離世給兩個家庭帶來了巨大的悲痛。
記者了解到,黃河濟南段頻發的溺水事故并非個例,而是我國日益高發的青少年溺水事故的典型表現。據有關機構調查統計,目前在中國14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原因中,溺水事故占了57%,成為造成青少年意外身亡的頭號殺手。平均一年至少14600名兒童死于溺水,而每天就有至少40人溺亡。
黃河到底有多危險?濟南市紅十字會水上救援隊統計,今年6月份以來,黃河溺亡事故至少6起,死者均是未成年人。“實際上,黃河救援不是救援,全部都是尸體打撈,一旦黃河溺水,幾乎等于溺亡。”救援隊隊長傅學杰說,從溺水到死亡最多不過15分鐘,而救援隊從接到求救到趕到黃河最少也要一小時,“黃河布滿漩渦,水面看似平靜,經常這一步水才剛到小腿,下一步就是五六米的深坑,不要說救援,就連尸體打撈有時候半個月都撈不上來。”傅學杰說,因為黃河水域太過危險,他們已經不做黃河救援的項目。
溺亡的孩子多是中學生
根據記者統計的數據,近兩年我省溺亡的青少年年齡多在10—17歲之間,年齡最小的僅2歲,其中96%為男孩。
也就是說,溺亡的青少年中,多是中學男生。這個年齡段的男生,比兒童大,但卻又尚未真正成年,他們容易認為自己已經是大孩子了,“初生牛犢不怕虎”,認為下水游泳安全沒問題,所以一放假就“撒了歡兒”,到水邊捉螃蟹、游泳、打鬧等。而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年齡段的男生反而成了“最容易”溺亡的。
傅學杰也表示,從近幾年救援案例來看,溺亡者中青少年最多,均是8-15歲的少年,因為8歲以下的孩子外出玩耍都有家長監管,而中小學生經常獨自或者結伴出門到水邊戲水或者釣魚,尤其假期多處于無人看管的狀態。
為此,學校、家長應做好安全教育,勸阻學生去池塘、河道等水域游泳嬉戲,或者多開展一些暑期活動,包括體育活動、文藝活動等,讓中學生過一個寓教于樂的暑假,而不是一個危及生命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