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困 臨時救助標準提高到每年2萬元
“十二五”以來,為解決社會救助工作中職能部門各自為政、重復救助、救助不及時、群眾求助無門等問題,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出臺了《關于建立大救助機制的意見》,統籌民政救助、醫療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業援助、法律援助、困難老黨員救助、殘疾人救助、慈善救助等各類救助政策和救助項目,將困難群眾救助信息統一納入大救助信息管理系統,形成一個上下立體式社會救助管理和服務信息網絡,實現對困難群眾無縫救助。
臨時困難救助制度,是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基礎的補充,主要特點是救急難,緩解困難群眾在遭受疾病、突發事件時面臨的臨時性、突發性困難,2013年出臺了《城鄉居民臨時困難救助制度》,擴大了救助范圍,把新市民納入到臨時救助范圍,救助標準由原來的每年4000元提高到10000元。截止到2013年12月15日,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8.6萬戶、14.6萬人,共發放城鄉低保資金5.13億元;為3.3萬困難群眾發放醫療救助金5365萬元;為1225名符合大病醫療特殊救助條件的困難群眾發放特殊救助金1902萬元;為1.4萬戶困難群眾發放臨時救助金2248萬元。 2015年6月市民政局、財政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青島市困難居民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新政策降低了救助門檻、擴大了救助范圍、提高了救助標準,最高救助標準由原來的每年1萬元提高到2萬元。
惠民 發放醫療救助金4.3億元
“十二五”期間,我市逐漸完善統籌城鄉醫療救助工作,建立了統籌城鄉的醫療救助保障體系框架。我市的醫療救助工作與公平普惠的醫療保障體系緊密銜接,在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和大病醫療救助的基礎上,建立完善了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制度、大病醫療特殊救助制度、臨時救助制度,形成了城鄉一體的醫療救助保障體系框架。
突出分類保障,惠及因病致貧的困難群眾。我市醫療救助制度,對低保和低保邊緣家庭醫療保險統籌范圍內自負的醫療費用部分,按比例給予50%至90%的救助,封頂線為3萬元。城鄉困難居民大病醫療“特殊救助”制度,在醫療救助的基礎上,對城鄉中等收入以下的困難家庭患病人員在享受各類救助后仍然支出巨大的,實施一次性大病醫療特殊救助,封頂線為10萬元。
落實《青島市城鄉困難居民大病醫療“特殊救助”制度》,救助范圍擴大到中低收入以下貧困家庭和統籌外自負醫療費用。救助標準大幅度提高,低保和低保邊緣家庭成員住院和門診大病的自負費用救助標準達到80%,中低收入家庭成員達到60%。實現城鎮居民大病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實施救助前置。今年1月1日起全面貫徹實施新的醫療救助制度,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困難居民實現了“應救盡救”。截至6月底,全市共醫療救助困難居民61192人,“一站式”即時結算困難居民醫療救助資金8399萬元;臨時救助困難居民11010戶,發放臨時救助金2722萬元,其中因病致貧申請臨時救助10196戶、發放臨時救助金2487萬元。 “十二五”期間,全市醫療救助困難群眾約25.7萬人,發放醫療救助金4.3億元。
什么是預期壽命
預期壽命指同時出生的一代人活到某年齡時尚能生存的平均年數。雖然難以預測具體某個人的壽命有多長,但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計算并告知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預期每個人出生時平均可存活的年數。這就是預期壽命,也叫做平均期望壽命。所以,預期壽命和人的實際壽命不同,它是根據嬰兒和各年齡段人口死亡的情況計算后得出的,是指在現階段每個人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活到這個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