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問題意識去考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既是對干部本人負責,也有益于地方的健康發展

  今年春天,山東濟南市委組織部牽頭成立10個小組,對各區縣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進行了兩個多月的“調研巡視”,摸清摸準摸透了班子和干部情況,分別形成了調研巡視工作報告、干部評價材料,以及“三個清單”:優秀干部名單、后備干部名單、工作一般和能力較弱的干部名單。這為縣鄉領導班子換屆、培養儲備結構性干部、推進干部能上能下奠定了基礎。

  傳統意義上的巡視,主要著眼黨風廉政建設,重在發現違紀違法問題,形成震懾。濟南由組織部門組織的調研巡視,主要著眼于干部工作,重在了解掌握班子運行情況和干部綜合表現,是區縣日常考察和后備干部專題調研的深化和拓展。由字面可以看出,是要“更加突出從嚴要求和問題導向,使這項工作成為對班子和干部的一次考試”。

  許多時候,人們提到干部考察,往往有“不提拔不考察、不調整不談話”的印象。濟南市的“調研巡視”,是干部考察考核方式方法的新探索,也是理念思路的創新。把功夫下在平時,這是讓組織部門回歸職能原點。

  凸顯“調研巡視”,淡化“突擊考察”,實現了把干部工作重點放在平時、功夫用在幕后的目標,避免了“一錘定音”,也契合“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工作方法論,可以有效防止考察對象的“有備而來”,極大化解談話對象的“看人下菜碟”,增強了干部考察考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精準性,可以說是“加強版的經常性考察”。

  不搞一團和氣的考察,而是突出問題導向,這是“治病救人、促進整改”。干部考察如果總是這好那好啥都好,談及缺點,少得不可思議,許多是些面子話,如“大膽潑辣不夠”“有時候說話不注意場合”,而“批評下屬比較嚴厲”這樣的話,貌似談不足,實際上已經近乎表揚了。一團和氣,難免“帶病提拔”現象,最終“傷及”的是黨的事業和干部隊伍建設。

  濟南的調研巡視,借鑒巡視工作經驗,把巡視工作要求寓于調研任務中,既考察班子、了解干部,又發現問題、指出不足。原來的“兩頁優點、一行字缺點”,變成了兩三百字的缺點不足,實實在在、客觀準確。反饋到班子和個人,直指痛處,“紅臉出汗”,促其反思整改。帶著問題意識去考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既是對干部本人負責,也有益于地方的健康發展。

  不搞泛泛評價,而是精準畫像,增強考察的科學性、準確性。干部考察評價,經常存在千人一面、大而化之的現象,蓋上名字,看不出是誰的評語。濟南市的調研巡視,采取大量深入細致的談心談話,到現場調查了解,以及綜合分析研判,對干部進行“全面體檢”和“深度透視”,突出個性化,為干部“立體畫像”,有效防止了籠統空泛、針對性不強的弊病,也為干部評價帶來一股新風氣。

  “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如何改進完善干部推薦考察的方式方法,提高選人用人質量,構建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防止考察失真、識人失準、用人失誤,各級組織人事部門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這既是創新發展的題中之義,也是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

  (劉成友 作者為本報山東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2016年07月26日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