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U搶救了三天,孩子還是沒挺過來
7月29日下午,由于小明病情惡化,小明的爺爺、奶奶和媽媽沒有打針就趕到了重癥監護室。
就在記者詢問小明病情時,得到了一個噩耗,小明的父親悲痛地說,“孩子走了!”
在省兒童醫院六樓重癥監護室,狹窄的樓道中擠滿了人,一些是小明的親屬,得知小明病逝后他們非常悲痛,見到小明遺體時痛哭流涕,其他患者家屬默默地送他們離去。“這家人真不幸,沒想到毒蘑菇也能要了孩子命!”不少人看到這一情景都掉下了眼淚。
蘑菇中毒是神經性中毒,高溫加熱不管用
我國毒蘑菇有400多種,吃了毒蘑菇后,一般不會當時就出現反應,跟其他食物中毒一樣,也是隔半天或一天才出現癥狀。”省立醫院中毒與職業病科一名醫生介紹,網上一些分辨野蘑菇的土方法并不準,她建議市民不要采摘,也不要食用毒蘑菇,出現惡心嘔吐等中毒癥狀要及時就醫。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急救中心主任解建介紹,蘑菇生長的旺季是七、八、九月,這時市民誤食毒蘑菇的案例比較多。
解建說,毒蘑菇中毒的表現為惡心、嘔吐、頭暈、渾身無力、嚴重的還會出現抽搐。據介紹,蘑菇中毒的現象南方比較多,北方比較少。解建說,一些野生毒蘑菇與食用菇外形相似,鑒別需要專業知識并借助儀器,肉眼和經驗難以辨別,極易誤食。另外,由于在野外,無毒蘑菇往往與有毒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毒蘑菇菌絲沾染,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蘑菇,仍有中毒可能性。
毒蘑菇中毒表現復雜,分為胃腸類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肝臟損害型等,“一些蘑菇毒性很強,誤食中毒的死亡率過半。”解建介紹,醫院會通過藥物讓病人把吃的毒蘑菇吐出來,還有通過血液循環的方式把毒素排出,比如給病人置換血漿。由于蘑菇中毒是神經性中毒,高溫加熱不管用,市民自救的方法,就是盡量把吃的毒蘑菇吐出來。(原文來源: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