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山東金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山東金泰)發布公告,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稱因政策變化,交易雙方未能達成符合最新監管要求的交易方案而終止。

  記者了解到,自6月17日被稱為“史上最嚴借殼標準”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發布后,僅一個多月,就有數十家上市公司重大重組流產,其中就包括多家山東上市公司。

  5家山東上市公司重組夭折

  進入下半年后,上市公司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的案例頻頻出現。據統計,自7月1日起到8月4日,滬深兩市先后有52家上市公司宣布終止重大資產重組,其中深交所34家、上交所18家,其中山東上市公司有5家,分別是恒順眾昇、保齡寶、華聯礦業、三維工程和山東金泰。

  縱觀全國,終止并購重組的原因多集中在證券市場環境和監管政策發生變化。山東金泰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是受監管政策變化,保齡寶7月15日宣布終止重大資產重組并向證監會提交撤回資產重組申請文件,則是因綜合考慮目前的資本市場環境。

  對此,民族證券表示,最近一個月來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資產重組失敗,基本上是因為政策收緊的關系,一些公司屬于對照新政策后主動終止重組。6月17日,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從認定標準、監管配套、中介機構責任等三方面對重組上市行為提出了十分嚴格的監管要求;7月1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進行重組上市項目“回頭看”;7月8日,上交所表示,已將并購重組預案等信息披露納入事后重點監管的范疇。

  其余三家山東上市公司的終止原因各有不同。恒順眾昇標的資產經過評估后發現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華聯礦業未能就收購的重要條款達成一致意見,認為繼續推進該事項條件尚不成熟;三維工程稱,標的公司的歷史沿革比較復雜,通過充分論證,若繼續推進,在后續并購推進、股權劃轉等方面將存在較多的風險性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五起并購重組方案均屬于跨界并購重組,正是監管部門近期加強監管的側重點之一。

  山東金泰中途更換標的未奏效

  并購重組第一次被否后,山東金泰采取了中途更換重組標的的手法。

  原擬購買的重組標的不符合標準,山東金泰仍擬繼續推進重大資產重組事宜。為此,該公司將重組標的資產更改為北京靜安物業發展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北京雙行線廣告有限公司90%的股權、上海安瑞信杰互動廣告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山東金泰意圖很明顯,就是希望完成重組。該公司認為,上述三項標的資產業務簡單,預計相關工作量不大,能夠在停牌期限屆滿前完成重組相關預案的相關工作。

  不過,更換標的的方式并不奏效。根據5月27日實施的上交所《上市公司籌劃重大事項停復牌業務指引》相關規定,上市公司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期間更換重組標的,除符合指引規定的延期復牌條件的,皆應在停牌三個月內披露預案并復牌。同時,上市公司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屆滿三個月后,不得更換重組標的并繼續停牌。按照山東金泰4月26日開始停牌算起,已超過規定時間。

  最終,山東金泰還是放棄了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并承諾在8月5日復牌之后的6個月內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