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引進人才落戶2300多人
徐先生大學畢業后在濟南一家傳媒單位上班,2011年,他在無影山中路附近購買了一套82平米的房子。如果走購房落戶的路子,他的房屋面積不達標,無法落戶。于是,工作三年后,他以人才引進的方式,辦理了落戶手續。
據濟南市公安局戶政處戶籍管理科科長王玉強介紹,親屬投靠、購房落戶占了外地遷入濟南的六成,其余情況比較少。2015年畢業生派遣落戶濟南的有5000人,干部調動落戶的有1000多人,部隊轉業落戶的有3000多人,引進人才落戶的大約2300人,高校錄取落戶的有1000多人,投資納稅落戶的有300多人。
“以前畢業派遣的挺多。”王玉強說,2008年以后,隨著高校招生戶籍政策的改革,省內戶籍學生就讀省內高校不需辦理戶口遷移手續,這使得高校集中的濟南,外地戶口遷入量驟減。
他:買個小房無法落戶 熱盼成為“檻內人”
出生于1988年的小陳,2007年就從濰坊老家來到濟南打拼。2012年在濟南工作5年后,他終于在天橋區鳳凰山路附近購置了一套兩室兩廳的二手房。只不過,由于經濟條件所限,他買的房子只有76平米。結婚生子后,他意識到小戶型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無法落戶,無法落戶就意味著孩子上學會有些麻煩。
按濟南2008年11月執行的購房落戶政策,在濟南市區購買建筑面積90平米以上新建成套商品住宅房,并取得房產證(含辦理抵押貸款房)的,或在市區購買建筑面積90平米以上成套二手商品住宅房,并取得房產證2年以上(含辦理抵押貸款房)的,房屋所有權人可以申請落戶。
小陳的這套房產,距90平米的門檻還有不小差距。“雖然外來務工的也可申請就近入學,但看到孩子的父母半夜排隊的新聞,還是有些著急。”小陳說,聽說濟南會盡快啟動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購房、投資納稅、積分制等落戶限制。那么,自己在濟南打拼多年,也終于能理直氣壯地融入這個城市,孩子入學就輕松多了。
他:城市戶口含金量降低 買了房也不愿落戶
小王今年28歲,2年前他在北園附近買了一套92平米的二手房,與妻子結婚后入住。小王是煙臺萊州人,妻子是濟南南部山區西營鎮人,結婚后,雖然房屋面積達到購房落戶的標準,然而兩口子都不想把戶口遷過來。
小王在一家企業干銷售,公司正常繳納社會保險,而且收入也不低,他對戶口遷移并不怎么感興趣。定居濟南后,他按規定辦理了居住證,憑居住證,他可以基本享受到市民待遇。“拿居住證可以正常去公園辦理年票,有居住證就可以報名學車、買車掛牌。”小王說,即便身份證到期換證,他也不必返回原籍,因為身份證省內通辦了。在他看來,如今附著在戶口上的福利越來越少,“最金貴的恐怕就是學區了。”他說,不過即使是學區,憑居住證和社保證明,將來孩子也可劃片就近上學。
他不愿將戶口遷到濟南,除了城市戶籍本身吸引力不夠外,也與老家戶口可享受集體經濟收益有很大關系。雖然在外工作,但他的戶口還在老家農村,每年發放3000多元的村民福利。而且,如今戶口從農村遷出來容易,再想遷回去就難了。而妻子這邊,隨著南山新區成立,戶口含金量也會更高,因此兩口子都不愿把戶口遷到市區。
落戶門檻降低后,大批外來人口會涌入?
據了解,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政府會充分評估政策后果和風險,統籌考慮城市的綜合承受能力,不會一下子徹底放開。也就是說,近期濟南將推的戶籍改革,仍會打穩妥牌,以保證戶籍流動有序。
目前濟南版戶籍政策制定已進入倒計時。業內人士指出,濟南和青島跟省內其他城市畢竟不一樣。其他城市已實現了“合法穩定住所、合法穩定工作”即可落戶,也就是說如果有意愿遷移戶口,租房也可將戶口遷入。濟南很可能跟省內其他市采取類似較低門檻落戶政策,比如有“合法穩定住所、合法穩定工作”即可落戶的,便是章丘、濟陽、商河、平陰等非濟南城區的周邊縣市,而濟南市區由于人口密集,綜合承受能力不堪重負,“租房便能落戶”可能短期內不會落地。
濟南版戶籍政策改革的思路,或是解決目前在濟南擁有房產和定居,但尚未達到現行購房落戶面積標準的存量群體。調查顯示:僅有39.4%的城鎮流動人口愿將戶口遷入城市。土地升值預期、農村權益難以割舍、城鎮生活成本提高等原因,使多數農業轉移人口不愿到城鎮落戶,放寬購房落戶門檻后,究竟會有多少人愿意放棄農村戶口,還有待現實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