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上午,隨著犯罪嫌疑人張某的落網,備受關注的鄄城“7·31綁架兒童案”告破。事發當晚受害人一家到底經歷了怎樣驚心動魄的時刻?犯罪嫌疑人如何在凌晨將孩子從家中擄走?他在逃亡過程中又有什么樣的經歷?警方如何快速將被綁兒童解救?又是如何 “大海撈針”將犯罪嫌疑人揪出?8月13日,帶著一系列疑問,牡丹晚報記者來到鄄城縣公安局及案發現場深入探訪。

  心有余悸,受害人家里安了一圈攝像頭

  8月13日下午,牡丹晚報記者來到鄄城縣雅典城小區。十幾天以前剛剛經歷了驚魂的張先生正帶著三歲的兒子在樓下玩耍。

  這個不時向父親撒嬌的男孩,就是十幾天以前鄄城縣“7.31綁架案”的受害人。看著他無憂無慮的樣子,似乎并沒有給他留下什么陰影,一同前來的鄄城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申長青感到十分欣慰。張先生介紹,可能是兒子年齡比較小,被綁過程中沒有受到什么侵害,體會不到當時的驚險,所以那件事對他的影響并不大。反而是對他年齡稍大的女兒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不敢一個人獨處,尤其是在晚上,必須有人陪伴才敢去衛生間。

  事情雖然已經過去十幾天的時間,一切看似已恢復風平浪靜,但此事對這個家庭的影響遠未消散。張先生說,如果不是當天警方追的急,及時將孩子解救出來,否則會發生什么,他們真的不敢想象。

  那夜的經歷仍讓張先生心有余悸,事后在自家周邊安裝了多個監控攝像頭,同時還將家里所有的防盜窗加固。

  驚魂一刻,三歲男孩凌晨被“偷”走

  當天的驚魂一刻,張先生仍記憶猶新。

  當天凌晨,張先生夫婦帶著女兒在一間臥室睡覺,兒子則跟著保姆在另一間臥室。3時許,睡夢中的保姆被張先生兒子的哭聲驚醒,發現孩子已不在身邊。哭聲從樓道內傳來,保姆趕緊起床追了出去,尋找未果后,趕緊回家通知張先生夫婦。

  對于能夠及時救回孩子,張先生和申長青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人——同樣住在該小區的出租車司機王師傅,他無意間成了該案的第一目擊者。8月13日下午,記者同樣見到了王師傅。

  他向牡丹晚報記者介紹,他平時跑夜班,案發當天凌晨3時許,他駕駛出租車回到小區自家樓前,順著車燈照射的地方,他看到一名男子腋下夾著一名小孩急速奔跑,那名男子看到王師傅的車,忽然轉彎跑向其他地方。正在納悶時,他看到了外出尋找的保姆,還問了保姆一句 “是不是有偷小孩的”。“可能她當時太心急了,或者還沒意識到孩子是被偷走的,回了我一句‘不是’,我也沒太當回事。”王師傅說。

  沒多久,王師傅看到張先生一家外出找孩子,意識到出了大事,趕緊將自己剛才所見告訴了張先生。申長青稱,警方在四小時后成功解救孩子,王師傅提供的信息功不可沒。

  爭分奪秒,四小時成功解救人質

  從發現孩子被擄走到安全解救,中間有四個多小時的時間,無論是張先生夫婦還是辦案民警,都是驚心動魄而又爭分奪秒的四小時,當時的情景他們仍歷歷在目。

  接到報警后,鄄城警方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多警種在案發現場集結。經過現場勘察,民警發現張先生家廚房防盜窗被卸下,并發現一枚足印,判斷嫌犯撬開防盜窗后潛入室內將孩子偷走,出門時還將孩子母親放在門口的錢包偷走;詢問張先生夫婦后,民警得知張先生平時經商,家庭條件不錯,同時他人緣不錯,生意上也沒有糾紛,初步認定嫌犯將孩子擄走的目的是為了勒索錢財。但也正因如此,民警的擔心更多了幾分。因為根據辦案經驗,針對兒童的綁架勒索,由于兒童不懂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的哭鬧往往會刺激嫌犯,使他們對被綁兒童進行加害。早一點找到嫌犯,孩子的危險就少一分,一場爭分奪秒的解救行動迅速展開。

  辦案民警兵分多路,走訪、調取研判小區及沿街監控等行動同時展開。很快,一輛懸掛河南牌照的轎車進入警方視線。經查詢,該車懸掛的牌照為假牌,但民警據此和案發后該車逃跑方向推斷,該車可能會向河南方向逃竄。隨后,市公安局指揮中心立即指令相關派出所沿途布控。

  正在民警緊張追查嫌疑車輛時,張先生妻子在早晨6點多接到一個陌生男子的電話,稱她是否“丟了一個包”。之后,又先后兩次聯系她,讓她加一個叫 “我不想魚死網破”的微信號。自己的包明明是被偷走了,張先生妻子感覺情況可疑,立即向警方反映。警方立即意識到對方就是嫌犯,馬上指導受害人加了對方的微信號與之周旋。其間,對方表示孩子就在其手中,并提出了“借錢”的要求,同時發出“想孩子平安不要讓警察插手”、“想要陪我們死可以讓警察試試”等威脅。

  周旋過程中,民警在東明黃河公路大橋收費站附近發現了可疑車輛,民警李衛東迅速拉開車門坐在副駕駛位置,并注意到了后座上有一名熟睡的孩子正是被綁兒童。李衛東立即控制車輛,但已如驚弓之鳥的嫌犯掙脫棄車跳入一個坑塘逃跑。

  所幸孩子并沒有受到傷害,被民警安全解救,母子團聚,場面令人動容。此時,距離案發剛過4個多小時。

  大海撈針,警方12天抓獲嫌犯

  在作案車內,民警發現了藏在后備箱內的真實車牌,并找到遺留在車內的身份證、駕駛證等物品。經比對相關信息,警方很快將張某確定為犯罪嫌疑人。

  茫茫人海中,找到犯罪嫌疑人談何容易。警方集中警力在解救地周邊展開地毯式搜索、走訪,同時發布懸賞公告,鼓勵群眾提供線索,展開了猶如大海撈針一般的搜捕行動。不久,民警在附近一廢品收費站了解到,一名男子在此偷走一輛電動車。監控顯示,該男子正是張某。根據張某可能逃跑的地點,辦案民警十幾天的時間先后前往山東、河南多個縣市追捕,尋遍了賓館等場所,卻一直沒有找到張某的身影。

  8月12日上午,調取監控的民警發現一條重要線索,張某正騎電動車由菏澤前往定陶區。辦案民警立即驅車追趕,并在10時許在臨商路定陶至曹縣段發現張某,幾名民警小心翼翼地靠近張某,一舉將其擒獲。

  窮途末路,嫌犯逃亡途中曾想自殺

  隨著張某的歸案,案件的一些細節也清晰起來。

  張某交代,他原來經營著一家農資門市,但因經營不善賠了不少錢,再加上夫妻感情不和,案發前幾天和妻子協議離婚,沖動之下他將門市等資產給了妻子,自己把債務攬了下來。幾天后,他開始為自己的沖動而后悔,便想辦法弄錢。

  他先是在一戶農民家偷了一個包,包內有一部分現金和一張身份證。案發前兩天,他發現張先生夫婦都開著豪車,便產生了將他們的兒子“偷走”勒索錢財的想法。他利用偷來的身份證辦理了一張手機卡,并注冊了一個叫“我不想魚死網破”的微信號。7月30日下午,他見到張先生妻子帶著兒子進入小區,尾隨進入確定了張先生住處,當晚又駕駛自己的套牌車輛進入小區“踩點”。

  7月31日凌晨1時許,他再次駕車進入小區,開始實施自己的邪惡計劃。趁人們熟睡之后,撬開張先生家廚房防盜窗,又潛入保姆臥室將孩子偷走,出門時還將張先生妻子放在門口的錢包一同偷走,后來用新辦的手機號聯系了張先生夫婦。

  申長青介紹,在與張某的交流中,他坦言逃亡期間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被抓時的張某顯得十分憔悴。張某交代,逃亡過程中他先后偷了三輛電動車代步,其中第一輛車因為在逃跑時因為緊張而撞在了石頭上被撞壞。十幾天的時間,他一直騎著電動車逃跑,沒電了就在路邊的快速充電樁充電,晚上休息時也不敢住旅店,只能在醫院過道內尋找空閑的病床或在野外和衣而睡。其間,他也不止一次想過自首,甚至動過自殺的念頭。

  目前,張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在進一步審理中。

  來源:牡丹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