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資大省,山東國企改革呈現制度設計起步早、任務落實進展快、探索創新步伐穩的顯著特點,一些關鍵性政策問題實現突破,一批創新性舉措落地,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8月4日,人民日報頭版刊文對國企改革的“山東經驗”進行了肯定。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稱,山東在本輪國資國企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均走在全國前列,形成了特有的“山東模式”。

  國資劃轉充實社?;?/strong>

  山東省從治理結構入手加快實施一系列重大改革創新舉措,監管部門不再涉足具體經營活動,轉而構建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模式,實現省屬一級企業股權多元化。

  目前,山東已分兩次把省管企業30%的國有資本,劃轉山東省社保基金理事會持有,劃轉國有資本共計180.65億元。國有資本劃轉后,使國企在股東層面形成多元化利益格局,從而在決策層面相互監督、相互制衡。

  同時,扎實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組建,山東省國資委分兩批批復了魯信集團等7戶企業改建方案,加上新建的4戶功能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和第三批的2戶企業,省屬企業中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已達13戶。

  此外,山東省還全面啟動了統一監管工作,加速調整原有不合理資本布局結構,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高管人員實行契約化管理

  為解決國企董事會不健全,職工董事、外部董事配備不齊,監事會缺失的情況,山東省著力完善董事會監事會黨委會運行機制,理順了董事委派、選派體制,董事會按照非執行董事占多數的原則配備。2015年以來,省管企業新配董事183名,董事會成員基本配齊。

  改革啟動以來,山東省建立了外部董事、監事和職業經理人“人才庫”。目前已有159人進入外部董事候選人人才庫,55人進入外部監事候選人人才庫;1807人符合進入職業經理人基礎人才庫條件。

  山東省國資委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監察專員時民告訴記者,人員到位以后,還要消除國企長期以來形成的“官僚氣息”。為此,山東省先后在23戶企業實行了高管人員契約化管理,占全部省管企業的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