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上午,記者來到R1線的入地點施工處,首臺盾構機“開拓一號”已在此日夜不停的運作了40天,地鐵隧道形狀初現。中鐵十四局的現場施工人員介紹,盾構機由西向東已前進了184米,初步施工完畢后的隧道內徑5.8米,外徑6.4米,大約每分鐘能往前推進5厘米,“前100米作為試驗距離,施工速度會稍微慢一些,后期盾構機的步伐還能再快,預計12月就能到王府莊站點。”
由于機器不能穿過已開工的車站區域,“開拓一號”行駛至王府莊站后,需從站點西端吊出,隨后再運送到站點東端重新吊入地下發車,經過約300米的拐彎后向北直至“中間風井”,行駛總里程3公里多,預計2017年11月完成使命。而在“開拓一號”的隔壁,“開拓二號”也已組裝完畢,預計再需一周左右時間就能由西向東始發掘進,打通后的隧道就是未來對向列車的通道。
據了解,R1線地下段共投入6臺盾構機,設置了3處盾構機始發點,除過渡段的入地點外,還有由中鐵十局施工的演馬莊西站,已于7月底開始施工,預計2017年2月到達濟南西站,2017年12月到達大楊莊站。位于黨楊路張家莊小區西側、由中鐵十四局施工的“中間風井”結構將成為第三處始發點,預計明年1月開始始發,年底到達大楊莊站。
起底如何“貼地飛行”>>平均時速45公里,跑完全程只要半小時
由于R1線位于西部城區,預測前期客流量以學生流為主,所以初、近期采用4節編組列車,額定載客960人。隨著沿線區域的發展,遠期擴編為6節編組列車。車輛車體擬采用高強度鋁合金材料,每列車(4編組)較不銹鋼材料可減重2噸以上。最新技術也為R1線列車動力性能注入強心劑,國內很多城市地鐵時速在每小時35公里左右,而R1速度則更快,每小時可達45公里以上,部分地區最快速度每小時可達100公里。按照這個速度,全線起終點(演馬莊西站至池東站)乘車時間約需半小時,而記者開車走了一遍R1線路,需要約1個小時,整整多出一倍時間。
此外,R1線地鐵車輛內部將采用LED照明,并可根據外部光照條件自動調節亮度,地面安裝的吸收裝置還可將列車制動過程中產生的能量回收,供車站及區間其他設備使用;R1線采用的車地無線通信技術,會將列車運行情況、客室及司機室信息上傳至控制中心及車輛段,方便相關人員及時了解列車運行狀況和快速響應。
產業延伸
10年內軌交產業規模達千億,將建整車生產和維修基地
今后,咱濟南地鐵自個兒造修
近日,市政府辦公廳轉發了市發改委《關于加快推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的意見》,繪就了濟南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的路線圖。濟南提出:到2020年,軌道交通項目本地化配套率達到30%左右,基本形成包含前期咨詢服務、中期土建施工及車輛零部件制造、后期運維服務在內的全產業鏈,產業規模達到700億元,初步建成1—2個區域知名的軌道交通產業發展集聚區;到2025年,軌道交通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培育3—5家軌道交通項目實施環節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總成施工、總成制造、總成運維骨干企業,形成制造與生產性服務業互動發展的產業格局。
尤其引人關注的是,我市將建設整車生產和維修基地,實現“濟南地鐵濟南造修”,并積極引進零配件生產企業,提升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日前,濟南啟動了R1線車輛等機電系統設備招標,開始為R1線“買車”。根據招標信息,此次車輛采購需求為B2型地鐵車輛,數量為96輛(4輛編組×24列)。目前,青島四方機車、大連機車等都有資質生產地鐵機車。據悉,R1線的首輛車有望在明年年底運抵濟南。而在不久后的將來,等到濟南建成了地鐵整車生產和維修基地,再“買車”就有望“不出濟南就搞定”了。
另據了解,在軌道交通電力電子裝備方面,濟南將引入成熟的海外第三代半導體電力電子芯片技術團隊在我市建設生產基地。
下一步,濟南還將落實軌道交通專業人才引進政策,積極吸引海外領軍人才團隊回國創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