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山東省委黨校等23家單位被點名

  檢查中,財政部還發現個別地方對預決算公開工作重視不夠,部分預算單位未按規定公開部門預決算報告,觸犯了預算法的“紅線”:

  福建:省檔案局、省工商聯、省廣播影視集團等38家省直預算單位未公開2015年部門預算和2014年部門決算;

  山東:省委黨校、省政府辦公廳等23家省直預算單位未公開2015年部門預算和2014年部門決算;

  浙江寧波:市委辦公廳、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政法委、市委政研室、市監察局等32家市直預算單位未公開2014年部門決算;

  貴州貴陽: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市公安局、市氣象局等46家市直預算單位未公開2014年部門決算;

  江蘇南京:高淳區66家預算單位中,除2家涉密單位外,53家未公開2015年部門預算,55家未公開2014年部門決算;

  福建廈門:思明區應公開2015年預算和2014年決算的58家預算單位中,有36家未公開2015年部門預算,40家未公開2014年部門決算;

  湖南臨武:應公開2014年決算的134家預算單位中,有89家未公開2014年部門決算;

  內蒙古呼和浩特:賽罕區2015年政府預算于2015年1月15日經區人代會批準,公開時間為2015年11月5日。賽罕區137家應公開2015年部門預算的單位,公開時間也均超出預算批復后的20日。

  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財政部表示,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地方黨政領導和預算單位負責人對預決算公開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到位,接受社會監督意識相對淡薄。另一方面,部分預算單位以“比照上級部門”為理由拒絕公開預決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