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網濟南9月18日訊(記者 孔冠軍 張煜晴)山東省共普查各類非遺線索110多萬條,共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8個,國家級名錄173項,省級名錄751項,國家級傳承人60名……記者從今天召開的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文化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于9月21日至25日在濟南市舉辦。非遺博覽會連續三屆在山東舉辦,對山東非遺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批珍貴、瀕危、具有重要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得到有效搶救和保護,名錄體系和傳承機制不斷健全,生產性保護和整體性保護不斷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基礎設施和數據庫建設不斷完善,全社會共同參與非遺保護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很多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姜慧介紹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總體情況。
目前,山東省共普查各類非遺線索110多萬條,共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8個,國家級名錄173項,省級名錄751項,市級名錄2509項,縣級名錄7513項。山東現有國家級傳承人60名,省級傳承人313名,市級傳承人1617名,縣級傳承人4339名,全省有1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即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有曹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等9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共有德州扒雞集團等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31個。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類非遺生產性企業和經營業戶92000多個,年營業收入800多億元,利稅92.53億元,從業人員232萬余人(其中婦女就業570581人,殘疾人就業15220人,困難人群就業98375人),全省利用互聯網銷售的非遺企業數量3839個,電商網絡平臺交易額15.53億元,非遺企業研發投入4.9億元。
記者了解到,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以“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為主題,將通過非遺制品展示、傳承人展演、互動體驗等形式,充分展示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的豐碩成果和生動實踐,全面闡釋非遺與當代生活的密切聯系,全面闡釋非遺與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密切聯系,實現非遺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傳承發展,達到非遺“在提高中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生態保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