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下午,省政協召開“促進農村轉移人口更快更好融入城市”對口協商會。針對目前濟青的購房落戶政策,省公安廳治安總隊副總隊長陳愛國表示,只要居住登記,就能享“市民待遇”。

  就業不穩定 農村轉移人口不愿落戶

  2016年7月至8月,省政協副主席翟魯寧帶領省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部分委員,就促進農村轉移人口更快更好融入城市,到煙臺、威海和省社科院進行調研,赴貴州、廣西兩省學習考察。從調研情況看,我省在促進農村轉移人口融入城市工作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農村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意愿不強;農村轉移人口在城市的就業狀況不佳;農村轉移人口在城市購房困難,難以在城市穩定居?。晦r村轉移人口在城市平等享受社會福利狀況相對較差;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總體偏弱,對農村轉移人口的吸引力不夠;工作制度銜接不到位。

  在就業方面,省人社廳巡視員李伯平表示,我省農民工2400萬人,其中在鄉及以上就業1100萬人;一半以上就業層次較低,且合同簽訂率也很低。農民工交保險意愿不強,覺得不如把錢拿在自己手里更放心,且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失去工作,保險無法接續是否就“充公”了?另一方面,中小企業主也不愿為他們繳納保險,增加企業成本,特別是如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他坦承,農民工在城鎮穩定工作、融入大城市的壓力比較大。對于身份轉化后、大家關心的養老保險接續問題,“農村養老保險怎么轉為城鎮養老保險,肯定要研究;但目前還接不上?!?/p>

  買房落戶如改成60平米 濟青至少可增100萬落戶人口

  省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建議要推進城鄉要素雙向流通,比如城鄉身份平等自由轉換,消除城鎮人口向農村流動的戶籍障礙,試點放開城鎮人口向農村流動的渠道,使城鎮人口承載的信息、技術技能、市場等要素協同向農村流動。探索有條件地向在農村長期定居和就業的城鎮人口開放農村宅基地市場等。

  省公安廳治安總隊副總隊長陳愛國表示,目前戶籍雙向流動是沒有什么障礙的,國家落戶的要求是有合法穩定住所、合法穩定就業。他建議增加健全“居住登記”,目前的居住證制度只對居住6個月以上的居民進行登記。但從實際情況看,我省1000萬流動人口,居住半年以上的有720萬,半年以下的有280萬,這也是不小的數字。這就意味著這些人享受不到應有的公共服務?!吧綎|最快10月份將出臺政策,健全居住登記,屆時即便居住不到6個月,只要登記也能享受應有的服務。”

  在降低農業轉移人口的落戶條件上,省公安廳治安總隊副總隊長陳愛國表示,現在雖然很多城市購房、投資、納稅等限制幾乎沒有了,但濟青是副省級城市,還是有限制的,比如目前有買房落戶的面積限制?!叭绻奄彿?0平米、100平米的落戶條件改成60平米,濟青至少要增加100萬的落戶人口,這個數字還不包含其家屬和子女?!?/p>

  大城市已然患了“城市病”

  省政協常委郭新民說,到2020年我省要完成1000萬轉移人口的落戶任務,這個從目前看很難,壓力也很大。從調研結果看,90%的農民工不愿去城市落戶,“咱們現在在購房、教育、落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收效甚微。”

  “對于大的城市,只是買房落戶這個限制肯定是不行的; 還得考慮個人的文化、素質,為城市能做哪些事情。濟青應多引進文化程度高的和技能型人才。但我贊成對中小城市落戶降低門檻,比如入城之后的住房保障,還應該進一步扶持。經適房目前使用面積只有30多個平方,小而全,只能放下一張床,不適合居?。唤ㄗh適當擴大一下面積。”郭新民說。

  “如今大城市承載的壓力太大,其自身功能都有很大的問題:擁堵、看病難、上幼兒園難、上學難……城市居民享受的功能也在減弱; 你再讓大量農民工進來,城市居民怎么辦?”省政協常委楊和德昨天表示,調研發現,10%的農民工愿意進城,是為了孩子上學,接受更好的教育??梢坏┻M城了呢?一方面解決不了住房問題、看病問題;另一方面農村的地荒了,還留下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

  專家代表、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宋全成說,西方城鎮化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不是把一些人硬拉進來。城鎮化有兩個支撐點:就業和住房; 且大量人口是在中小城市實現城鎮化。

 

來源:山東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