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外一家知名論文抄襲監察網站發表報告稱,中國多篇醫學論文涉嫌抄襲,并推斷有論文代寫公司與部分雜志勾結,通過發表造假論文牟利。在曝出的造假論文里,有6篇出自山東濟南、煙臺、日照等地醫院。為什么醫學界論文造假現象頻出?“現在我經常會接到論文代寫公司的電話,也正在考慮是否花錢用他們來代寫論文,因為沒有論文晉不了職稱。”濟南一位臨床醫生如是說。
500元就能代寫論文,期刊給錢就發
趙鑫(化名)是濟南某醫院急診科醫生,工作至今已有12年時間,目前是一名主治醫師。按照規定,工作超過5年就可以晉副高職稱,晉職稱需要3篇核心期刊論文、科研成果以及職稱外語等條件。“外語已經考過了,但平時臨床工作就已經很忙了,實在沒精力再寫論文。我正打算找槍手給代寫論文。”趙鑫坦言。
趙鑫說,其實她經常會接到論文代寫公司的電話,她也不知自己電話是怎么被這些公司知道的。之前接到此類電話,都是一掛了之,但最近之所以動了心思,是因為身邊有一名同事已通過“花錢”不費吹灰之力就發表了5篇論文。“他發表了5篇論文,花了一萬多塊錢吧。發表在國家級期刊上的好像花了3000多元,發表在省級期刊上的花了2000多元。這些錢包括代寫和代發表的‘一條龍’服務。”
趙鑫所在的急診科平時工作非常繁重,不但要上夜班出急診,還有病房,平時還要參加學術活動,焦頭爛額。她坦言這是她拿不出論文的主要原因。“其實即使自己寫論文,也是自己東拼西湊材料,我們科凡是自己寫論文的醫生,很多是拿出自己上碩博時導師的文章改改數據、名字發表,換湯不換藥。而且現在凡是發表論文就要拿錢,代寫公司要的錢,代寫其實只占500元,其實都是代發表費,也就是說我們自己寫,也只是省500元,那還不如花錢省事。”趙鑫透露,其實在評職稱時,論文寫得質量如何基本沒人看,只要量夠就行。不僅是論文,科研成果也有很多醫生是花錢買的,讓別人幫加個名字就行。
[代寫公司] 論文代寫只需將已發表論文改改說法即可
記者采訪發現,目前在大醫院,醫生的升職普遍與論文發表掛鉤,這間接導致部分對科研不感興趣、或者其業務與科研關系不大的醫生,寧愿造假也要發表論文。在山東,如想晉副高職稱,需要核心期刊論文3篇以上,且為第一作者;如想晉正高職稱,需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篇以上,其中第一作者的論文至少有3篇。這只是全省的普遍要求,根據每個醫院情況不同,有的醫院要求會更高。
這就衍生出了論文代寫的灰色產業鏈。記者在網上找到一家濟南的論文代寫公司,假稱需要代寫論文。在其出示的價格表上,發表在《醫藥衛生》《中國衛生產業》等國家級、省級論文的價格從800元到5000多元不等,工作人員稱這是按照期刊社規定的版面收費,根據期刊的收錄情況等原因價格高低不等。收錄在知網的一般價格較高,收錄在維普則價格很低。在這家代寫公司所收費用里,代寫費只需 300元。“我們的論文都是專業的碩博團隊整理稿件,保證原創,質量有保證,包過發表。”該工作人員稱。
除了這家論文代寫公司,記者發現很多代寫論文的商家都宣稱“資深編輯,誠信專業”,有的甚至稱手下有“百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碩士或者博士畢業生”,“部分擁有副教授職稱”。但記者隨后又在網上查詢到一家招聘兼職論文寫手的公司,與其聯系暗訪發現,寫手的工作只是對已經發表過的論文進行修改,改改數據,換換說法,不出現抄襲率,不讓重查軟件查出來即可。對于記者自稱是一名醫學生的身份,招聘人員也沒設置障礙。
[政協委員] 醫生晉升指標,科研論文占比確實太重
不僅是臨床醫生,其實多年來很多醫療界人士已經對職稱評定中不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人才,唯論文等傾向詬病不少。早在 2013年山東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山東省立醫院冠心病科主任崔連群就曾表示,目前臨床醫生晉升規定的指標中,科研、論文和學歷量化計分占比例太重。臨床工作能力占的比重較少,臨床工作能力的量化指標也不具體。
“這種模式下,很多真正有能力和有水平的醫生,平時一心一意為患者服務,臨床沒時間做動物試驗和寫文章,晉升時處于劣勢地位。部分醫生更注重做動物試驗和寫論文,對臨床工作沒興趣且缺少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甚至不會看病。晉升時卻非常占優勢,很快晉升到正高和副高級職稱。”崔連群曾表示。
醫生職稱晉升過于側重論文和科研,也造成一些醫院存在醫生職稱高、能力低的狀況。今年3月底,省物價局下文指定從事臨床工作累計滿20年的兩院院士等九類名醫可入選“知名專家”,提高診療費。當時就有醫院專家表示,其實醫生的名頭、職稱并不與臨床能力成正比,一些科研能力很強的醫生臨床能力卻不行,也不給患者看病。一些職稱高的醫師因一心想著“發論文、找項目”,反而忽略了病人。
延伸閱讀
基層醫生論文已有省市松綁
此前有的地方在醫生職稱晉升方面已開始松動,比如浙江就取消了基層醫生職稱評審論文及英語等限制性要求,湖北將衛生系列專技人員分為“臨床為主”和“臨床科研并重”兩種類型,設置不同評審標準;山西根據醫療衛生機構的等級、規模、所承擔的任務等設置不同評價標準;廣東高層次人才可直接認定正高職稱等。總體趨勢都是,臨床醫生的資格評審更注重臨床能力,淡化論文數量。
濟南一三甲醫院負責人對此表示,醫生也分很多種,有臨床型醫生,還有研究型的醫生,大醫院醫生與社區醫生也存在區別。“對于大醫院尤其是研究型醫生來說,要求做科研寫論文是很重要的,但是對于一些臨床醫生、社區醫生,有時候要求他們去做科研沒有必要,也是強人所難。”她告訴記者,有些醫生覺得科研對提高業務能力作用不大,救治患者比寫論文更加重要,因此干脆放棄了升職。
這位負責人說,撰寫論文對于大醫院研究型醫生,研究總結疑難雜癥的治療路徑等方面很重要,但不能因此一刀切,對所有醫生都用一套要求。在醫生職稱評定上,應該根據不同級別醫院、不同類型醫生,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