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從省財政廳獲悉:截至2015年底,全省(含青島,下同)政府債務余額為9000多億元,在全國排名第二(僅次于江蘇省);政府債務率79.6%,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政府債務余額占全國地方政府債務總額的6%左右,相對于GDP、財政收支等主要經濟數據,規模比較適度,風險總體可控。
適度舉債可以有效拓寬政府融資渠道,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元化資金需求。2013年以來,經中央批準,山東共發行政府債券6212.8億元,所籌資金已全部及時撥付到各市縣及相關部門。
我省積極規范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為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我省各級財政將政府債務收支全面納入預算管理,嚴格履行預算調整審批程序,突出安排重點,強化資金監管。在新增債券使用方面,全部用于公益性資本支出,重點加大對改善民生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優先用于重點民生項目和在建公益性項目后續融資。2015年,全省281億元新增債券共安排400多個建設項目,其中:用于保障性住房、土地儲備、市政建設113億元,占40.2%;用于公路、地方鐵路等交通建設47億元,占16.7%;用于教育、科技、文化、醫療衛生33.5億元,占11.9%;用于農林水建設34.7億元,占12.3%。在置換債券資金使用方面,全省各級積極用好置換債券資金,不僅置換了2015年當年到期政府債務本金,還置換了部分逾期債務和2016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債務本金,優先置換了高息債務,有力緩解了各級償債壓力,大幅降低了地方政府融資成本。據測算,僅2015年發行置換債券就可降低融資成本100多億元。
為有效防控區域性債務風險,省級根據市縣政府債務負擔情況,研究建立了分類管理機制。對債務率超過100%、債務負擔相對較重的市,以合理控制債務規模、拓展融資發展空間為管理目標,努力化解多年形成的存量債務;對債務率界于80-100%之間、具有一定融資發展空間的市,以激發市場活力、加快融資發展為管理目標,完善財稅、金融政策,創新體制機制,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對債務率低于80%、具有較大融資發展空間的市,以定向施策、鼓勵融資發展為管理目標,加快推進政府融資平臺轉型,采取多種方式舉債融資發展,培育特色新興產業,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在2016年新增債券限額的分配上,充分與各地的債務率水平掛鉤,確保各地債務率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我省將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納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在全國率先以省政府名義出臺了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實施意見,構建起全省政府債務管理制度框架,為加強政府債務管理,有效防范債務風險提供了制度依據。初步統計,2015年以來各級政府共出臺債務管理相關制度辦法300余個,基本涵蓋了地方政府債務“借、用、還、管”的各個環節。
我省還加強債務考核評價,強化債務風險管控。自2014年起,省級連續兩年將“政府性債務率”納入各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體系范圍;省級設置了“政府債務率”“新增債務率”“債務逾期率”“債務償債率”等指標,對各縣債務管理情況進行績效考核,倒逼縣鄉提升政府債務管理水平。同時,從加強日常監控著手,定期組織開展債務風險指標測算和風險評估,及時全面掌握各級債務風險狀況,建立風險提示和預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