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網約車征求意見中,軸距成了關鍵的門檻。

  所謂的軸距,簡單地說,即汽車前后軸的距離長度。其長短會影響車內的空間,長軸距會使得車內空間變大、更加舒適,但同時也會影響到駕駛的穩定性等其他因素。

  此次濟南規定的2700毫米標準,什么車能邁進這一門檻,什么車又被擋在門外呢?記者梳理(數據以汽車之家網站為準)發現,在價格較為親民的緊湊車型中,日系車顯然是最大贏家。

  以日系車為例:大家耳熟能詳的豐田系列,廣汽豐田的雷凌、一汽豐田的卡羅拉,其軸距恰好是2700毫米,不多不少正好符合軸距要求,價格也在12萬元這個杠杠之上。

  尼桑系列的緊湊車型更應該偷著樂:其旗下的軒逸、騏達、藍鳥,軸距都是2700毫米,而且價格也恰好在12萬元這個檔上。其他的日系車,像馬自達3昂克塞拉、本田思域,都是2700毫米,真是“神”了。

  另外,韓系車在這方面是向日系車看齊的,起亞K3就達到了這一要求,現代品牌的領動、朗動,軸距也都是2700毫米。

  這么說來,日系車的省油、空間大,韓系車的面子足,在網約車上反倒成了優勢。

  再看我們的國產汽車。

  一汽奔騰中有B50達到要求,榮威550軸距達到了2705毫米涉險過關,也算是為國產車“爭了光”。國產海馬在軸距和價格方面都達不到要求很是遺憾。

  另外,大多數國產車的價格,在12萬元門檻前也有些力不從心:力帆不管車輛大小,在價格上就PASS了;另一品牌有一款的軸距倒是達到標準,但最高配置的價格也達不到12萬元的標準。國產車的軸距、價格都是短板。

  當然,歐美一些合資品牌的緊湊車型,在2700毫米軸距前也敗下陣來,除了標志408之外,大街上常見的一些品牌都達不到這一要求。另外德系的緊湊車型,軸距基本上都在2700毫米以下,要想進網約車陣營,只有B級車系列合乎要求,但價格立即躍進了20萬元的區間。

  看來,先不論技術,在“長了就是好,大了就是美”這方面,國產車真要向日韓車學習學習。

  此外,國產車的幾款新能源車,軸距都合乎2650毫米的要求,但是價格都在20萬元以上,奇瑞艾瑞澤7E價格21.98萬元起,長安逸動在23萬元以上,北汽新能源在24萬元以上,榮威E550最低配置要23.98萬元。

  在這樣的價格下,網約車司機是愿意買新能源車嘗鮮,還是以同樣的價格選擇合資B級車?恐怕也不好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張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