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7年春運火車票的開始售賣,“回家”又成為大家討論的重點。回家,是無數人的期許,是千千萬萬家庭的期盼。然而,有些人卻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回過家了,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家里是怎樣的生活。
2015年,《失孤》和《親愛的》兩部以“打拐”為主題的電影上映,全明星的陣容囊括了劉德華、黃渤、趙薇、佟大為、郝蕾、井柏然等一票娛樂圈炙手可熱的演員,引發了全民的關注和討論。打拐也不再只是新聞中的一個詞,她進入人們的視線,成為大家共同努力想要解決的社會問題。


如電影所呈現的,失去孩子之后帶來的絕望、孤獨是直戳每個觀眾心靈的殘酷現實。千萬里的找尋,跨越半個甚至整個中國,一路的艱辛其實只有他們知道,縱使我們努力想感同身受,有些錐心的疼痛我們仍無法體會。
好在,這是一個好時代,“打拐”不只是一個家庭或公安機關的事情。科技發展讓信息飛起來,更快更廣的覆蓋更多的人群。互聯網已成為“打拐”新陣地。
截止目前,上至公安部,下至民間公益組織,都建立了打拐相關網站。單新浪微博平臺,“打拐”相關賬號就有665個,相關內容曝光量更是超過10億次。
通過這些社會化社交方式的推動,全民“打拐”蔚然成風,更全面更準確的信息,更快的被大眾所知悉,大大提高了被拐兒童的辨識度。 公安部數據顯示,通過全國互聯網打拐平臺,2016上半年就有260名兒童被找回。
讓更多人了解更準確的被拐兒童信息,無疑是照亮被拐兒童歸家道路的明燈。從張貼印刷的尋人啟事到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打拐信息,讓犯罪分子無處可逃,讓孩子早日回家是我們共同的愿望。
就像前不久,一款印有被拐兒童信息的天然飲用水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關注和討論。以央視為代表的各類媒體紛紛關注并報道此事,#一起幫寶貝回家#話題更是在微博上得到上億次瀏覽。

這款將包裝更換為尋童啟示的天然飲用水是來自山東嶗山的清珠品牌,這一行為也引起了輿論的波瀾。但無論如何,流通起來的飲用水,本身就是行走的傳播媒介,就是移動的尋人啟事。而這個行為本身引發的關注,更是再一次將“打拐”推到網友的關注焦點上。 失蹤兒童的照片和詳細信息曝光于大家的關注之下,簡單直接的沖擊著每一個看到這條信息的人的感官,那一雙雙清澈的眼睛,似乎都在向人們訴說對回家的渴望。
清珠企業更是為每位兒童拿出10萬現金,懸賞提供線索的好心人,只為讓孩子的歸家路,多一份可能。
當一瓶水不只是一瓶水,當回家成為網友的共同祝愿,便注定微愛大義將溫暖整個社會。無論有多少爭議,公益的心和回家的路,都應當被贊揚和照亮。
又到春運季,清珠水也將推出新一季帶有更多4名失蹤兒童信息的天然飲用水,依然是重金懸賞,依然是寶貝回家的希望。
就像電影《失孤》呈現的,當吳君如扮演的人販子在火車站抱著被偷來的小孩睡覺時被一位網友發現,網友對照手機信息確認后報警,犯罪分子隨即被抓獲。
希望這一瓶瓶飲用水,能引起你的關注,從而留意身邊異樣的兒童,如有懷疑請報警。哪怕只是一絲縹緲的希望,也可能真的幫助到一個家庭。
同樣,希望春運中的你看護好自己的孩子,帶著他平安回家。
這個春節,祝我們都能回家團圓。特別是與父母分離多年的失蹤兒童們,能真的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