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晚,4名網友相約來到槐蔭區張莊路上的大吉商務賓館,各自吃了安眠藥后在房間內點燃了木炭火盆燒炭自殺。所幸被及時發現并于15日凌晨1:00左右被送往醫院。目前4人均已出院。

  15日,記者來到山東省立醫院。據急診科醫生介紹,4人被送到醫院后,3名男子神志清醒,女孩的傷勢較重,意識已經模糊。4人的求生欲望均不強,“不太配合治療,問什么都不說。”4人既沒有人員陪護,也沒有家屬。醫院立即開辟綠色通道對4人進行了救治。“有一名男子第一階段吸氧之后就自行離去了。”醫生說,15日上午8:00,余下3人第二次來到高壓氧艙,10:00吸氧結束后,4人中只剩女孩還在高壓氧艙觀察,她的家屬也來到了醫院。

  據高壓氧科醫生介紹,4人均為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年紀最大的33歲,山東東營人,第一次吸氧后便離開醫院,是此次自殺行為的組織者。其余3人均為20多歲,兩名男子中一名是濟南本地人、另一名來自江西南昌。事發后,家在濟南的男子家屬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另一名男子家屬由于離濟太遠,將于次日到達。傷勢最重的女孩今年22歲,山東萊蕪人,在家屬的陪伴下也出了院。

  來自兩省4地的4個人是如何聚到一起的呢?據知情人透露,4人是在網上認識的,相約來濟南玩一種“燒炭自殺”的游戲,4個人每人吃了一片半的安眠藥,隨后點燃了火盆。“最后可能是他們其中一個人中途后悔了,自己報了警。”

  大吉商務賓館一值班人員告訴記者,120將4名傷者接走后,他們隨后去到醫院看望了4人。15日上午,其中一名傷者的家屬曾給賓館打電話表達謝意。在記者向賓館值班人員詢問事情經過時,多次得到“人沒事就好,其他的都不用問”的回復。

  近幾年,網上相約燒炭自殺事件頻發。記者嘗試在QQ群中搜索“自我”、“了結”、“結束”等字眼,彈出10余個與自殺有關的QQ群,其中一個名為“自我了結”的QQ群,興趣愛好一欄竟寫著“讓鮮血染紅全身”。200人上限的QQ群現已有172名群成員,其中90后有91人,占了總數的一半以上。另一個名為“自我了斷”的QQ群,213人中有83人為90后,占群成員近四成比重。該群成立已4年多,至今已有多少成員“了斷”已無從得知……

  【聽聽專家是怎么說的】

  “群約自殺”中的組織者

  引導了這種現象的滋生發展

  濟南美好心田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師東霞介紹,當群體中每個人都有一定自殺傾向時,彼此間的溝通交流會不斷加重每個人的自殺傾向,這是一種負性情緒強化。“群約自殺”成為一種現象時,要更多去關注這些不健康群體的階層、背景、生長環境等內在誘因。除此之外,要著重關注群體中做決定的“組織者”,這些“組織者”很大程度上引導了“群約自殺”現象的滋生和發展。

  也有心理醫生表示,可能個人原先沒意識到壓力有多大,或者還沒到崩潰邊緣,但得到共鳴、互相影響后,就像點燃了導火索。一個人自殺可能會遲疑、害怕,而與同伴相約后就容易產生沖動。

  同時,濟南清源心理咨詢中心秦女士表示,如今年輕人個性較強,對生命的思考較多,但在較大的生活壓力中又容易迷失自我,因此這中間存在一個矛盾點,如何在高壓下活出自己成了很多年輕人困惑不解的難題,很多人在這過程中得不到答案,只得選擇一種極端方式。

  【近年來燒炭自殺事件頻發】

  2015年1月12日:兩名不足24歲的青年男女相約在濟濼路上的一家小旅館內燒炭自殺。

  2015年5月18日:天橋區名泉春曉小區A區2號樓內,4名90后男女青年相約一起自殺。在飲酒、吞服致幻類藥物后,4名自殺者點起了3個木炭鍋尋死。

  2015年8月13日:在槐蔭區和諧廣場附近的銀座佳驛酒店內,賓館工作人員發現一名小伙子正在房間內燃燒木炭,趕忙進行了阻止。

  2015年8月23日:在歷城區花園路與歷山路附近一賓館內,一名29歲的臨沂小伙企圖以燒木炭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所幸被賓館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并送醫救治。

  2015年11月23日:一名15歲男孩在建設路105號4號樓自己家中燒炭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