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悔出事前,沒讓兒子吃上螃蟹

  15日,記者在埝二村的家里見到陳都超時,他正悶頭坐在院子里,一根接一根地抽著煙。前一天,在村民的幫助下,他安葬了妻兒。 

  “人都沒了,沒有奔頭了。”掐了手里的煙頭,陳都超紅著眼圈說,在妻子和孩子出事前一個多星期,他曾回過一次家。那次帶兒子逛街時,兒子說想吃螃蟹,到市場里問了價格后他沒舍得買。他跟兒子說,寧波靠著大海,那邊的螃蟹便宜,等過年時給他帶一堆回來吃個夠。 

  兒子這個小小的愿望沒能實現(xiàn),無疑是陳都超無數(shù)個悔恨中最能戳痛他的那一個。

  對陳都超來說,這個家本來就已不堪重負(fù),這場悲劇的發(fā)生更是雪上加霜。

  記者看到,陳都超所在的“家”更像一處工地,兩層的樓房主體已完工,墻壁還沒有粉刷,也沒有安裝門窗。出事后從縣城拉回來的家具和衣物,臨時散放在一樓的地面上,讓這個家更顯得凌亂。 

  “沒錢,老人和孩子先后得過重病,現(xiàn)在還欠著30多萬。”多位村民告訴記者,三年前陳都超的家就是這個樣子,拖拖拉拉建了好幾年也沒建完,院墻還是拆了老房子的舊磚家里人自己壘起來的。前幾年他的父親得了腦出血,醫(yī)保報銷后還花了近10萬。父親的病還沒好利索,他兒子又患上了大葉性肺炎,縣城的醫(yī)院治不了轉(zhuǎn)到臨沂,臨沂看不好又轉(zhuǎn)到了濟(jì)南,也是花了不少錢才救回來。

  陳都超是家里的獨子,一家老小都靠他養(yǎng)活,他本身還在交通事故中受過傷,干不了重活,在外打工也掙不了多少錢。 

  看著沉浸在悲痛中的陳都超,他的親屬和鄰居已經(jīng)在為他的未來擔(dān)憂。“一兩年內(nèi)他的精神緩不過來。”村民陳都明說,對小災(zāi)小難左鄰右舍可以幫襯一下,但陳都超遇到的是大難,不光人沒了,還有30多萬的債壓在頭上,親戚朋友們想幫也是有心無力,希望社會上有愛心的人能搭把手,別讓這個家徹底垮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高祥 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