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榮望著那13000畝土地,枯死的禾苗已隨著翻耕融進了泥土里,辛勤的播種沒有換來豐收的喜悅。絕收之后,董小榮和農戶們決定討個說法。
2016年5月,董小榮等11人從江蘇來到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從一家企業手中租下一萬多畝農田,種植水稻。
然而,禾苗剛長出嫩葉,就大片枯死。后經環境監測調查,用來灌溉的挑河水質氯化物含量相對于水稻種植水質標準,超標多倍。
“治理污染是政府的事兒” ,董小榮等人將山東省政府以及省環保廳分別告上法院,12月13日兩案均獲立案。
代理此案的京衡律師上海事務所律師余超認為,這是一起農業生態環境污染事故。>>女兒疑因水污染患絕癥去世,父尋真相10年告環保部,但坦承結果不樂觀……
萬畝農田禾苗枯死
對于董小榮和農戶們來說,沒有什么比收獲,更讓他們希冀。可是,當種子種下,禾苗剛長出嫩葉便枯死,絕收帶來的是深深地絕望。
2016年5月,董小榮、穆志強等11人,帶著滿心的希望,從老家江蘇東海縣來到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租下約13000畝農田,種植水稻。
董小榮等人和山東省濱州市匯海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海公司”)簽訂了土地租賃合同。董小榮承包了1451畝,每畝年租金510元,年水費每畝120元。“我們11個人一共租了約13000畝,一共交了504萬元租金。”
董小榮稱,當初簽訂合同時,發現實際租賃的田地數量與合同不符。“通過實際丈量,我承包的田只有1300畝,比合同少了大概150畝。其他人也都少了,我們 實際測量總共大概是1.1萬畝,和合同里的畝數相差一千畝左右,所以我們把大部分的租金交了,留下零頭沒有交,和匯海公司口頭約定了以后再重新丈量,多退 少補。”
“匯海說丈量土地實際畝數,但一直沒丈量,我們后來也沒有交水費。”董小榮稱。
農戶們從一開始就和匯海公司鬧下矛盾,因為租金和水費的事,雙方還曾于2016年7月份在當地法院對簿公堂,但開庭至今未獲法院判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租地矛盾還未解開,幾乎同期種下的萬畝禾苗枯死絕收,令他們陷入了更深的絕境。
農戶們租賃的約13000畝土地,是第一次種植水稻。“北京時間”(微信號btime007)從農戶提供的禾苗枯死照片上看到:稻田里浸著數厘米深的水,禾 苗大片枯黃,葉子折斷浮在水面上。“當時為了救活禾苗,我們自己搞來手扶拖拉機抽水,胳膊都累斷了,但禾苗還是全死了。”>>山西煤場污染:到處滾滾濃煙 曬玉米都變黑
如今董小榮和農戶們都已回老家,絕收的稻田大部分已經被翻耕,那大片枯死的禾苗也已隨著翻耕融進了泥土里。
目前,這片萬畝農田還處在糾紛當中,農戶稱匯海公司已著手翻耕,并且該公司還想單方面解除土地租賃合同。


灌溉水氯化物超標多倍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水稻絕收?農戶們經過多方調查,最終把稻田絕收的原因,指向農田旁邊名為挑河的灌溉水氯化物超標。
農戶們提供給“北京時間”(微信號btime007)的一份調查報告稱,2016年6月15日,濱州市農業局組織農學、種子、植保、土肥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專家組,對農戶們種植的水稻生長異常進行了實地調查。
報 告稱,農戶們在5月16日至22日期間,采用水直播方式播種,品種全部為鹽豐47,播種量為每畝12至14公斤,未施基肥,未追肥,未施農藥,灌溉用水來 自當地挑河及草橋溝,水稻出苗良好,但稻葉長出水面即變黃枯萎。專家調查稱,莖葉無病蟲為害癥狀,未發現水稻病蟲害的發病中心和發病點。
“可初步排除種子、施肥、病蟲害防治、化學除草等栽培管理措施導致水稻生長異常的可能性,建議對水稻灌溉用水水質情況進行進一步檢測鑒定。”4名專家6月15日在這份報告中簽字作出上述結論。
2016年6月,沾化區環境保護監測站分別在挑河閘口、農田進水口和出水口進行監測,對農田灌溉用水出具了監測報告——挑河閘口的水樣氯化物含量檢測結果為1470(mg/L),稻田進口區為1520(mg/L),出水口為4250(mg/L)。
十多天后,山東省水環境監測中心濱州分中心出具的檢測報告稱,水樣氯化物含量為2640(mg/L)。
濱州市沾化區農業局副局長方永春告訴“北京時間”,水稻田的水質標準,氯化物不能超過250(mg/L)。也就是說,通過濱州市和沾化區的監測報告,都證明農田灌溉用水水質氯化物含量超標數倍以上。>>三峽庫區污染:莊稼枯竭、家畜熏死、酸雨頻現


律師稱屬生態環境污染事故
農戶們懷疑,農田灌溉水被嚴重污染,緣自挑河上游的工業排污。去年媒體就曾報道,東營市河口區兩家企業因利用暗管排污和治污設施運行不正常被處罰。
而據媒體報道,為遏制挑河水質惡化的趨勢,河口區水利局也曾實施挑河截污補源工程,防止上游污水排放水進入挑河,污染水質。
農戶們希望相關部門能調查清楚,禾苗的枯死是否與工業排污相關。為此,他們向農田所在的沾化區政府反映情況。
區政府于10月18日進行了調查,并出具了書面回復。回復稱:對于挑河水上游東營市河口區部分工業企業的污水排放,根據屬地管轄的原則,沾化區政府職能部門無管轄權,無行政管理職責,無行政管理權。
“治理污染是政府的事兒。” 董小榮和農戶們請來了律師,起訴山東省政府及省環保廳,予以問責。
2016年12月13日,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向他們11人發出受理案件通知書。除了狀告山東省政府行政不作為,農戶們還狀告山東省環境保護廳,在同一天也獲得濟南市歷下區人民法院立案受理。
為11人提供代理的京衡律師上海事務所律師余超告訴“北京時間”(微信號btime007):“兩家法院都已立案,將擇日開庭審理這一民告官的案子,按照行政訴訟法相關的規定,應該在6個月內會有判決結果。”
余超表示,根據他們目前掌握的證據,初步認為這是一起因廢水排放造成的農業生態環境污染事故。
余超表示,根據《農業法》、《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山東省農業環境保護條例》的相關規定,排放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造成農業生態環境污染事 故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調查處理;給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造成損失的,有關責任者應當依法賠償。因水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 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調解處理。
余超稱,10月25日,農戶們向山東省環保廳寄送了《履行法定職責申請書》,2016年11月23日,山東省環保廳通過東營市環保局電話通知農戶,不予受理原告的履職申請,山東省環保廳一直未向農戶寄送書面的不予受理文件。因此,農戶們將山東省環保廳起訴至法院。
對于起訴山東省政府的依據,余超稱,根據《農業法》、《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的相關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督促有關單位進行治理, 防治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跨行政區域的水污染糾紛,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或者由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


立案后當地官方稱“無污染”
在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和濟南市歷下區人民法院同一天受理立案之后,沾化區當地有關部門一改此前的態度。
12月16日,“北京時間”(微信號btime007)再次聯系濱州市沾化區農業局副局長方永春,他稱雙方租田之初就發生一系列矛盾,“是農戶自己放棄管理,導致農田絕收”。
方永春還向“北京時間”稱,山東省環保廳和農業廳在12月14日都出具了調查報告,“請了環保、農業、國土、氣象、法制辦等部門的專家進行調查,基本認定禾苗枯死和水污染沒有關系,肯定不是水污染”。
方永春表示,萬畝農田禾苗枯死絕收,應當屬于11戶農戶和匯海公司之間的合同糾紛。“當地的土地本身就是鹽堿地,水蒸發了,就留下很多鹽,自然氯化物就超標”。“北京時間”追問那片地是不是本身就不適合種水稻?方永春沒有正面回應。
“北京時間”多次聯系匯海公司法人代表房樹民及該公司另一名股東王月新,均未獲正面回應。但房樹民此前在接受山東當地媒體采訪時稱,“這幫人(董小榮等11人)放棄管理,還欠我公司將近400萬。”房樹民還稱,禾苗枯死和水污染無關。
12月16日,“北京時間”多次聯系沾化區環保局以及監測站,欲進一步了解當地挑河水的污染情況,但未獲正面回應。
余超律師認為,從時間節點看,法院立案是在12月13日,此前當地環保部門出具了關于灌溉水的監測數據,證據也顯示水質中氯化物超標。而次日,就有了省廳相關調查報告稱“無污染”。
“當地政府部門可能是在為自己辯護,他們想把矛盾引向租賃雙方的合同糾紛,但這很可能是環境污染事故。” 余超強調。
北京時間原創 尹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