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高大上的山東省科技館,我省各地的校園科技館也在遍地開花。近日,2016年山東省校園科技館項目啟動儀式在棗莊市實驗小學舉行,學生不出校園便能近距離感受科技的奧妙。
啟動儀式上,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館原館長李象益,山東省科協副主席秦維強共同為校園科技館揭牌。
山東省科技館館長李偉在致辭中強調:“隨著校園科技館項目的實施,同學們可以更好地體驗科學、領悟科學,充分感受科學的魅力,并由此激發出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李偉介紹,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49套校園科技館,并向新疆和西藏進行了對口援建。
早在一年前,滕州市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基地里的校園流動科技館就已建成,迎接全市八年級的學生。23日,在這一實踐基地,記者看到校園科技館、地震科普館、消防體驗館、法治宣傳教育中心等主題教育場館一應俱全。
翻轉鏡像、變速箱原理、看得見的聲波……親手操作神奇的科技展品,這里成了學生們的科技樂園。
“為提高基層科普工作成效,促進科普資源的普惠與均衡,省科協、省財政廳、省教育廳于2014年底,聯合組織啟動實施了全省校園科技館項目。”李偉說,我省校園科技館項目實施三年以來,直接受益的中小學生近70萬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據了解,校園科技館實行免費開放,專人維護和講解,共享科普資源。內容包括科技成果展示、互動體驗、科技演示等。學生在課間、課后可以經常性參與、反復體驗展品展項。(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