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12月28日訊 今天,濟南市政公用局組織召開大氣污染和交通擁堵治理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大氣污染和交通擁堵治理工作。其中,涉及避免道路扎堆施工、合理分配路權,打造慢行交通等多個方面有了“亮眼”舉措。
喊停“扎堆修路”
目前濟南正處于道路建設的集中時期,為避免“扎堆施工”對交通帶來的影響。市政部門將根據《2017年城市維護建設項目投資計劃》,科學制定道路改造實施計劃及道路挖掘計劃,提前向社會公示。會同交警部門加強對新改建道路時序管理,組織相關部門聯合開展交通影響論證,避免多條道路、相鄰道路或整條道路同時或大規模開工建設,最大限度減少道路施工對交通的影響。對未列入計劃的,除重大應急建設項目外,一律不得開工建設。
信號燈將“會思考”?
配合市公安交警部門,按照高峰緩堵、平峰暢通和控制入市車輛、疏散出市車輛的原則,運用流量檢測系統和交通仿真技術,推進“會思考”信號燈、請求式感應信號燈和集裝箱信號控制、兩級誘導信號控制、橋涵應急智能信號控制等信號系統建設,實施綠波帶、紅波帶調整,均衡路網交通流量,實施精準的信號區域控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社會力量,提供專業的交通信號優化和運維等支撐服務。
“共享單車”要來了
配合市停車辦、各區政府,借鑒南京、杭州等城市經驗,推廣使用公交和公共自行車一卡通,結合公交站點設置和調整,合理布局公共自行車點位和數量,實現公交與慢行有效銜接。積極引進“共享單車”等互聯網綠色出行模式,解決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
“慢生活街區”限車!
配合市公安交警部門,對現狀道路壓縮小汽車車道寬度,開辟非機動車道,優化人行橫道設置,完善慢行交通標志、標線、信號燈和機非隔離護欄。對于行人、非機動車需求較大的節點,推行路段行人過街信號控制新模式,開辟非機動車待行區域,增設安全島、行人“請求式”信號燈和車輛不避讓行人檢測抓拍設備,并對信號配時進行優化。
配合各區政府,深入推進護城河“慢生活街區”建設并在全市推廣,在商貿繁華區域探索建立“慢生活街區”,實施小汽車區域性限行、限停,削減出行總量。打通千佛山、泉城公園、泉城廣場、大明湖局部節點,建設泉城觀景綠道,在CBD(中央商務區)、華山、新東站、北湖等地區規劃建設慢行交通,結合社區公園、帶形綠地,建設城市綠道。
整治慢行道,避免人車搶路
在改善慢行環境方面,市政部門將在新改建市政道路工程中科學設置道路橫斷面,確保人行道、非機動車道連續、通暢。督促指導各區對現有道路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不連貫、基礎設施不完善以及電線桿、配電箱等阻礙慢行通行等問題進行全面排查整治,集中對濼源大街、經七路、朝山街、二七南路等道路慢行設施進行整治提升,還路于慢行交通。
同時,市政部門還將增設立體人行過街等設施。在學校、醫院、車站、商場、娛樂場所、大型社區及交通樞紐等重點路段選址建設安全、舒適、便捷的立體人行過街設施,完成經十路與科院路路口、花園路歷城政務中心、旅游路與漿水泉路路口西側及工業北路工程范圍內等一批人行過街天橋建設,進一步疏解交通壓力,倡導綠色出行。(大眾網-山東24小時記者 王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