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將過去的這一年,濟南市治霾治堵壓力大,不少基礎設施完善需要通過修路來實現,修路難免給交通帶來影響,部分市民對密集修路表示了不理解。順河高架南延一期工程是今年開工最早的一條路,在市民的爭議聲中,不少施工方管理人員、施工人員都感覺到了身上的壓力。壓力之下,他們選擇了沉默,沉默中埋頭施工,爭趕工期。歷數今年的多條道路施工,不少都按時甚至提前放開了交通。
微信圈里的吐槽
讓施工人員感到壓力
今年,濟南市的道路施工任務不少,施工季比往年更長。順河高架南延一期在今年2月17日開工,算是今年濟南市開工最早的道路施工項目。2月17日,正月初十,這與往年過完元宵節再開工的慣例不同。家住農村的老鄉們正月初七就來到了濟南,跟濟南其他上班族一樣,開始了這一年的工作。
開工后不久,周邊的5條海綿道路、斷頭路、瓶頸路開始施工。之后,工業北路高架開始施工,二環路也在施工,架設高架需要占用不小的路幅施工,同時開工的快速路網道路讓每天需要穿越二環路上下班的市民們格外不解。再加上軌道交通建設、供熱管網、燃氣管網改造,包括奧體西路、旅游路、濟濼路等在內的多條主干道都先后加入了施工行列。
密集修路施工,一位氣憤的市民甚至在濟南市政府網站上留言,請用一顆原子彈,把濟南炸了再建。這個留言成了市民對濟南擁堵、空氣污染等最有火藥味兒的吐槽。負責順河高架南延一期部分路段施工的城建集團第六分公司項目經理劉京成對這個段子記憶深刻。
“朋友在微信上說起來的時候,都覺得是一個好笑的事情,但我自己也在修路,看了之后很有壓力。”劉京成理解這位市民的感受,但修路本身沒有錯,不論是快速路網建設還是一些管網改造、海綿道路施工,修路都有它的需要。“像我們這里,繞行路一開始確實比較少,吐槽是難免的。”劉京成發現,自己能做的就是認真把工序工期研究清楚,讓施工能更快完成。
施工這一年
市民投訴多了
順河高架南延一線施工人員,來自章丘的張袋峰已經連續3年在濟南修路,在二環南快速路、緯十二路、玉函路施工都出現過他的身影。他感覺今年修路確實多,市民有意見很正常。“我們平常沒有時間用手機,但是在這里做了2個月之后,陸續收到了一些市民投訴的工單,反映路不好走。”張袋峰說,之所以知道這些,是因為項目經理楊守成在開會時,會分配一些工單處理工作,讓施工人員及時改進。
“說實話,我們每天的工作都很緊張很累,黑白兩班倒,沒有周末,遇到節假日,也只是提前放班讓大家吃個好飯。工期緊施工累,加上市民投訴心也累,兩方面壓力都大。”張袋峰說,有一段時間他維持現場交通秩序,也感受到了市民交際的心態。
楊守成在二環南快速路當項目經理時,體重還是148斤,現在已經掉了20斤,又黑又瘦。“減肥”成功是因為工期壓力大,他每天都需要在負責的1公里多的路段上來回監督施工。“順河高架南延這一段在市中心,而且南北可繞行的路不多,市民有怨言可以理解。這就要求我們的活兒做得更細。”
全天候疏導交通
多條道路提前通車
壓力之下,往往能激發出更多的動力。今年包括順河高架南延、旅游路、濟濼路、建設路、經七路在內的多個市政道路都實現了提前放開交通。這與旅游路施工中摸索出的標準化施工有關。
“少占一米是一米”“壓茬施工”“全飽和施工”“人歇機器不歇”“每天凌晨沖刷路面”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城建集團五分公司副經理屈凡峰介紹,這次順河高架南延一期施工,全部參建人員都兼值交通協管員,全天候做交通疏導工作。
整個順河高架南延一期工程,工期最緊張的是東方紅橋施工,此次地面道路能提前完工,和這座橋的提前完工密不可分。
這座橋需要先拆除老橋,然后建設高架,最后架設新橋。而且這段高架橋最長的一跨約有65米長,而且高度也比較高,需要有足夠的施工空間。“想各種辦法施工,在架高架的同時,對橋面進行預制,爭取了剩下了1個半月的養護和現場建設時間。”濟南市市政公用局設施處相關負責人說。
即便到了氣溫低的冬天,他們也想出了特別的辦法。混凝土澆筑之后的養護期間,需要保證零度以上的溫度,施工人員相出了搭建“蔬菜大棚”的辦法,給高架橋面蓋棉被,從高架上拉下篷布保暖等措施,混凝土車也穿上了一層保暖篷布以保證運輸過程中不出現問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