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山東大學校友會發布《關于主校區建設事宜再致廣大校友一封信》,這是繼2月3日山東大學校友會發布《關于山東大學濟南主校區建設事宜致廣大校友的一封信》后,山東大學官方第二次正式回應。該信對山東大學濟南校區目前的辦學格局作了說明,并就山東大學建設濟南主校區的必要性、濟南主校區選址和定位情況、學校決策及溝通情況、濟南主校區建設資金解決方案、現有校園的處置等向校友及社會各界作了分析。

  濟南六校區并存

  為啥還要建主校區?

  山大校友會在信中說,2000年7月新山東大學組建以來,在濟南市區形成了中心校區、洪家樓校區、趵突泉校區、千佛山校區、興隆山校區、軟件園校區(從濟南市高新區租用)6個校園共存的局面,目前有在校學生近5萬人。16年來的辦學實踐,使廣大師生越來越切身感受到,6個校園分散辦學日益成為學校在濟南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在濟南新建一個辦學條件優、容納能力強、涵蓋學科廣、利于學生交流與學科交叉融合的主校區,已經成為廣大師生的迫切心愿。

  “目前,學校文理工醫各大類學科被割裂在各個校園中,像一個個專門性學校的拼盤,各個校園文化氛圍較單調,不同學科學生交流互動受到制約,學生跨學科選課的期望成了奢望。同時很多學科低年級同學和高年級同學分住在不同校園,也嚴重影響同學們的校園體驗,不利于學術活動的開展……”山東大學表示。

  此外,在現有辦學中,由于各個校園空間有限,公共平臺不配套,難以滿足發展需求,學科建設等方面存在難點;與其他同類高校相比,山大人均資源嚴重不足,學生住宿條件遠未達到標準,許多教師沒有獨立辦公室,硬件設施窘迫影響了人才引進,物理空間阻隔制約了整體規劃,歷史原因導致的資源不足與設施重復現象并存,辦學成本大幅增加,很多校舍設施陳舊而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所以,山大表示,建設主校區是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多學科優勢、培養全面發展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要,是促進學科融合、推動科研創新和發展新興學科的迫切需要,是徹底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資源使用效益、降低辦學成本、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同時是學校深化綜合改革、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迫切需要。

  據了解,就主校區建設和選址,山東大學多次召開專題辦公會、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就主校區擇址情況和建設思路進行商討和匯報,并與離退休老領導,院士、終身教授、長江學者等杰出人才,民主黨派人士、中層干部、教師學生等,就主校區建設進行通報溝通。2017年1月13日,在以上工作基礎上,學校正式作出了“建設主校區”的決定,安排了與濟南市磋商共簽框架協議的工作,并要求及時上報上級有關部門批準。

  選址章丘區繡源河西側

  看中了什么?

  山東大學表示,針對主校區的選址定位,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大學校園的整合置換工作,將其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視之為山東省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并要求濟南市大力支持山東大學校園的整合置換工作。經過近一年的前期準備,2016年10月26日起,學校與濟南市聯合工作組先后實地勘察了三個初步篩選地塊。

  經反復論證,一致認為,濟南章丘區繡源河西側地塊是主校區建設較為理想的選擇。濟南市政府同意以無償劃撥方式一次性提供6000畝主校區校園建設用地。該地塊具有明顯優勢:一是風景優美,地勢平坦,形狀規整,土地面積符合山東大學長遠發展需求,利于規劃建設;二是水文地質、大氣環境質量狀況良好,并經過校內兩個專業團隊進行為期一個多月的現場勘測研究;三是成本低,主校區建設用地無償劃撥,可大幅節約建設成本;四是規劃交通發達,發展潛力大,政府承諾2020年之前建成兩條輕軌通往主校區;五是與濟南城市總體規劃相呼應,利于山大未來發展。

  此外,章丘區文脈豐富,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龍山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人才輩出,產業發達,經濟強勁,城市建設初具規模,能夠滿足師生的基本生活需要。

  除大學校園外,山東大學還將在主校區范圍內建設大學科技園、齊魯醫院東院區(高等醫學中心)、附屬中小學、教職工住宅等。主校區定位是,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整合集成濟南各校區的學科,建設覆蓋文理工醫等學科門類的綜合性高水平大學主校區;瞄準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需求,將主校區建設成為高端學術和應用技術研究基地,高端人才的聚集和培養基地,高新技術成果的孵化基地,高水準的國際學術交流基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中心。

  主校區規模如此大

  建設資金是否有保障?

  山東大學表示,主校區建設資金有充分保障。山東省政府已經承諾在“十三五”期間對山東大學濟南主校區建設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學校和濟南市政府達成一致意見:按照政府全力支持、校地合作共贏原則,山東大學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負責主校區規劃設計;濟南市給予一定財政資金支持并融資代建、移交,山東大學通過爭取政府支持和置換部分校園土地,分步償還建設資金。

  學校還將與濟南市共同向山東省政府申請,將主校區建設列入山東省重點工程,并在校園建設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增加建設用地規模、土地征收、耕地占補、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醫院用地、附屬中小學用地、教職工住宅用地、大學科技園用地等方面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

  另外,學校與濟南市、章丘區商定,主校區配套的附屬中小學由章丘區出資建設,齊魯醫院東院區(高等醫學中心)由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負責建設(爭取省市政府支持部分建設資金),教職工住宅作為商品房由章丘區政府以市場化方式解決,大學科技園以產學研合作方式來建設和運作。

  現有校園咋處置

  正常秩序會被打亂嗎?

  對現有校園的處置,山東大學明確表示,在濟南主校區建設完成投入使用之前,現有校園的使用不受任何影響。至于下一步如何做好現有校園土地利用及置換工作,盤活用好校園資源,學校與濟南市政府已經達成共識,雙方將按照教育部、財政部和山東省委省政府關于支持鼓勵高校校園置換整合的相關政策,在主校區建設的同時,在聽取包括校友在內的社會各界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共同研究制定現有校園使用和部分校園土地收儲、置換工作方案。

  目前,學校的基本思路是,除原有興隆山校區部分土地房產用于置換、租用的軟件園校區歸還濟南市高新區之外,其余原有校園原則上予以保留,并在山東省、濟南市政府支持下,根據山大事業發展需要和校園的實際情況,用于臨床醫學教育、繼續教育,或用作產學研合作平臺、科技創新孵化園區、聯合實驗室等。

  另外,山東大學表示,青島校區建設發展目標定位和進程不變;濟南現有各個校園基建和修繕計劃不變,今后幾年,學校將對現有各校園學生宿舍和教室進行必要的整修,繼續改善學生的學習生活條件,充分重視現有學生的利益。在主校區建設期間,學校正常的教學、科研和“雙一流”建設等中心工作不受影響,學校現有的正常秩序不會發生變化;學校充分考慮廣大教師、學生和海內外校友的感情因素,暢通溝通渠道,廣泛聽取師生、校友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和質疑,充分調研論證。目前,學校正在與濟南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溝通磋商,繼續完善相關內容。如有新的進展,將及時通報,以正式渠道公開發布信息為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郭立偉)